概要:3. 按作者的介绍,鸭蛋的吃法分为哪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下句为“除却巫山不是云”。 B. 作者引用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 C. 在普通的介绍文字中,冷不丁加入一句诗,这使得文章平添了几分情趣。 D. “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本用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有过了浓烈的感情,再有普通的是难以打动人心的。这里用来形容对鸭蛋的感觉,显得格外有趣。 5.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 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腌蛋”一条的内容,介绍了腌蛋的方法。 B. 小孩拿蛋壳取乐,这是作者写出的鸭蛋的作用之一;如果弄点萤火虫,简直可以用作灯来照明,可见蛋壳之白、之薄。 C.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里的“兴”是方言“作兴”的简写,意思接近于通
《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教案(学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 按作者的介绍,鸭蛋的吃法分为哪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下句为“除却巫山不是云”。
B. 作者引用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
C. 在普通的介绍文字中,冷不丁加入一句诗,这使得文章平添了几分情趣。
D. “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本用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有过了浓烈的感情,再有普通的是难以打动人心的。这里用来形容对鸭蛋的感觉,显得格外有趣。
5. 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 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腌蛋”一条的内容,介绍了腌蛋的方法。
B. 小孩拿蛋壳取乐,这是作者写出的鸭蛋的作用之一;如果弄点萤火虫,简直可以用作灯来照明,可见蛋壳之白、之薄。
C.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里的“兴”是方言“作兴”的简写,意思接近于通常所说的流行。
D. 作者最后写对囊萤映雪这个故事的印象,用的是调侃的语调,显得很亲切、很随意。
E. 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偏爱,实际上透露出的更是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试题答案】
1. A(滓应为zǐ)
2. (1)荔枝成熟时的颜色。(2)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3)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4)荔枝不耐贮藏。(5)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6)唐玄宗时以飞马运荔枝供宫中享用的情形。(7)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
3. (1)定义说明 (2)举例、比喻 (3)列数字、比喻
4. (1)荔枝一身都是宝。(2)②段:荔枝具有食补、食疗功能。③段:荔枝树的特点与用途。④段:荔枝树的抗污染作用。(3)逻辑顺序。
5. (1)荔枝的贮藏。 (2)相同;都是“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3)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6. (1)荔枝的原产地。(2)一、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二、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3)举例子。
7. A 8. B 9. D 10. D
[拓展练习]
1. 因为只关注鸭蛋,就意味着对其他事情的忽略,反而是对作者家乡的一种误解。
2. 油多;肉质柔嫩;蛋黄红。
3. 带壳切开;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4. B(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跟这句话毫无关联。)
5. AB(A说的是高邮咸鸭蛋的特点和食用;B这里主要是体现一种情趣,并非真的说明蛋壳的作用,或者蛋壳的薄。)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