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谈新课改怎样把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和关注的问题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明确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旋律,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探索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近日听了特级教师彭尚炯先生执教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深有感触把彭老师的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我加深了对新课改的领悟 一、准确把握双边活动的“度”,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中,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等都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出来的学生从荔枝的“外部形态”、“内部特征”和“生产情况”几个方面,清晰地理出了文章的写作脉络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点拨如:课题仅仅7个字,包含哪些信息?文章两次引用《荔枝图序》有何作用等,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里要把握两点: 1.恰当突出学生在课堂的
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谈新课改,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谈新课改
怎样把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和关注的问题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明确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主旋律,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探索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近日听了特级教
一、准确把握双边活动的“度”,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中,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等都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出来的学生从荔枝的“外部形态”、“内部特征”和“生产情况”几个方面,清晰地理出了文章的写作脉络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点拨如:课题仅仅7个字,包含哪些信息?文章两次引用《荔枝图序》有何作用等,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里要把握两点:
1.恰当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强调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是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所谓“恰当”,就是学生的活动要有“度”这个“度”就是要“动而有效,放而不乱”《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现在有些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度”把握不好一是盲目强调学生的“动”,不讲动的效果学生在思考中活动,这个“动”才有意义,有效果二是有的教师在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面对那些始料不及的争鸣和提问,无所适从,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其实,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有的问题,也许教师当时也没有正确答案,但不能回避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课后我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也应放下架子,承认错误雅克·德洛尔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说:“教师所享有的权威总是有着自相矛盾的特点,因为它不是建立在确认其权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由承认知识合法性的基础上……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他们要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开放,并随时准备自己的假定将由事实来检验,甚至承认错误”教师的“实事求是”蕴含着优良学风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产生亲和力,激发学生“动”的积极性这是培养人的必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必要
2.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堂方向的把握(包括对学生活动的正确引导与评价),课堂节奏的调控,知识的归纳与传递等等所谓“有效”是强调教师活动的“必要性”和“绩效性”
相形之下,有的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无所事事;学生发言时,盲目叫好,这就没能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在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准确估量和把握情况,根据课堂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每堂课上都会有些积极参与者,也有些被动参与者,还有个别没有参与者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被动的和没有参与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开放性教学活动中,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而课堂教学的目标又是明确的,教师应抓住不确定因素中的积极因素,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能盲目叫“好”,不仅要学生得到正确答案,获取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态度,要严谨、务实要引导学生循着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技巧就是启发诱导
二、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在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导入是:“星期天上街,同学们有没有嗅到虞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种香味?(糖炒桂花栗子)是呀,金桂飘香的季节,正是我们常熟虞山特产——顶山栗成熟应市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有一种冲动:想让大家作个宣传,写一篇《常熟特产——顶山栗》……要写好这篇文章,就得先学好著名科普作
1.“讲”是“导”的有机组成部分,当讲则讲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我们称为“灌输教育”新课改实践中,有的老师没有正确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地“少讲”或“不讲”仿佛只要是讲,就会有“灌输”教育和“填鸭式”的嫌疑,以致该讲的不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
这里有一个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新课改提倡的“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的“精讲多练”并不矛盾,“讲”与“不讲”不是区别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其实,“讲”是“导”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导”的必要途径要言不烦,一语破的的“讲”,可以使课堂变得更“经济”,教学重点更突出
2.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不是在“讲”“练”“考”中兜圈子,而是引导学生“读、悟、说、写”,这也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行“读、悟、说、写”的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举措这种举措,就是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有了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才有“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语文水平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各学科都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上一篇:就教于某君的骇世“名言”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