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老山界》导学案6(答案)» 正文

《老山界》导学案6(答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17

概要: 1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的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三、课外拓展 六盘山登高文/郑有义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在翻越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中外。“七一”前夕,我专程沿红军之路瞻仰六盘山。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泾源县境内,像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浩瀚的黄土高原上。它气势磅礴,景色秀丽。集雄奇、险峻、秀美于一体,既独有北国山河之壮阔,又具江南风光之灵秀。山间,红、白、黄、紫的各色山花争相怒放,清秀

《老山界》导学案6(答案),标签: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的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三、课外拓展

                                        六盘山登高

文/郑有义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在翻越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中外。

  “七一”前夕,我专程沿红军之路瞻仰六盘山。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泾源县境内,像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浩瀚的黄土高原上。它气势磅礴,景色秀丽。集雄奇、险峻、秀美于一体,既独有北国山河之壮阔,又具江南风光之灵秀。山间,红、白、黄、紫的各色山花争相怒放,清秀的六盘箭竹、挺拔的云杉翠绿一片。

  主峰米岗山建有红军长征纪念亭。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建筑,洁白石阶梯旋转而上,纪念亭则坐落在山之极顶。仰视碑亭,蓝天白云为衬,高旷悠远,疑为神迹。待置身其间,便成俯瞰之势,但见山涛连绵,排空而来,呼啸而去,却尽在脚底,可有指点江山、一览众山小之情怀感慨,你可遥想毛泽东于此吟颂《清平乐•六盘山》之磅礴气概。现在,这里已成旅游胜地,许多游人宁肯弃车登山十几、几十里,感受伟人之气魄风采,在那曾留下伟人诗篇的地方带回他们永久的珍藏。

  路上,游客很多。随行的同志告诉我,这里的旅游现在很“火”。解放前,六盘山屡遭浩劫,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群山如赫秃无枝”。经当地政府和部门几十年的不懈奋斗,森林覆盖率由33.9%上升到74.2%,建成有天然林和人工林40920公顷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和多功能的强大森林生态体系,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都有上升,如今,已成名副其实的 “高原绿岛”、“湿岛”和“天然植物园”。今年,国家批准六盘山为我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

  六盘山巍峨辽阔,景观众多。神秘莫测的老龙潭,相传这里是唐朝宰相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沿潭边行走,潭水碧绿,深不可测。陡峭突兀的巨石,令人心惊目眩。龙潭飞瀑,如条条银链,直泻谷底,白雾缭绕,如置身云间;沿一条七、八公里的峡谷走进去,便是六盘山有名的野荷谷。一溪碧水,清幽地从谷中静静流出,水流至处,长满了美丽的野荷,有水必有荷,实为奇观。当地人说,野荷谷是四季皆美。春荷,乍吐绿意,淡淡一抹,不胜清雅。夏荷,如万把绿扇,翠锁峡谷。秋荷,荷叶黄,荷花开,金黄一片。冬天,雪打荷花,就又是另一特色了。

  ……

  下得山来,回望暮色中的六盘山,感慨颇多。昔日,红军艰难百战过六盘,今成鸟语花香绿世界。“红军长征纪念碑”,在我心中永存。

  六盘山,我心中的圣山。

                           (选自《雪石斋主页》,有删改)

  12.本文写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解放前的六盘山如今成了一个鸟语花香的旅游胜地。作者着力描写六盘山的胜景,这是为什么?

 

  13.请你仿照示例,为主峰米岗山的红军长征纪念亭写一段碑文。

  示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碑文

   1936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5军、9军计30军万余人西进临泽境内,遭国民党军马步芳部围截,在寥泉、倪家营、南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70余天,数千战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

  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中共临泽县委员会临泽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立

 

  14.请你写一两则发生在六盘山的长征故事,并说说你的感受。

 

  15.相关链接: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思考:

  ①划出词中写景的文字,并体会它们所抒发的感情。

 

 

  ②“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什么意思?

 

 

  ③词的末两句化用了宋代词人刘克庄的“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抱负?

 

 

【参考答案】

  1.①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②略

  2.①略。 ②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

  3.①略。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一步一步”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奇观”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5.山脚山腰;曲折 陡峭。

  6.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7.表明红军战士身临绝境仍很乐观。

  8.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老山界》导学案6(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