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登高》《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正文

《登高》《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02-26 18:59:5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55

概要:《登高》《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云竹中心校学 岳春林【教学创意】 通过两首诗学习,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欣赏古诗的方法,为学生进入高中做过渡与衔接。 【教学内容与目标】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并进行初步实践。 【课时与课型】 1.一课时 2.学法指导课 【预习要求】 1.朗读诗歌,读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2.找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品味这两首诗的。 3.查找两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板块】 1自读自诵 2.欣赏品诗方法 3.学写诗联赏析 【教学线索】 1.用译写解说内容 2.用描述表现诗境 3.用吟诵传情达意 4.用评说深入赏析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板块一 自读自诵 (一)知人论世读经典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 2方法指导 1)姓名字号 2)朝代 3)重要人生经历和思想 4)重要成就 5)代表作品 6)写作背景 3示例 1)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2)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3)关怀现实政治,同情百姓疾苦,对社会状况有深刻的体验。 4)四个人生阶段: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

《登高》《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登高》《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云竹中心校学 岳春林

【教学创意】

 通过两首诗学习,着眼于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欣赏古诗的方法,为学生进入高中做过渡与衔接。

【教学内容与目标】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并进行初步实践。

【课时与课型】

1.一课时

2.学法指导课

【预习要求】

1.朗读诗歌,读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2.找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品味这两首诗的。

3.查找两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板块】

1自读自诵

2.欣赏品诗方法

3.学写诗联赏析

【教学线索】

1.用译写解说内容

2.用描述表现诗境

3.用吟诵传情达意

4.用评说深入赏析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板块一  自读自诵

(一)知人论世读经典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

 2方法指导

 1)姓名字号

 2)朝代

 3)重要人生经历和思想

 4)重要成就

 5)代表作品

 6)写作背景

 3示例

 1)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2)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3)关怀现实政治,同情百姓疾苦,对社会状况有深刻的体验。

 4)四个人生阶段: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后再度飘泊,病死在湘江上。

大历五年(770)冬,已半身偏枯的诗人贫病交困,漂零在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的一叶扁舟上,几天后,诗人便溘然长逝了,终年五十九岁。

5)成就:诗现存1500多首,生动的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准确的展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急剧转变,被称为“史诗”。

6)背景:本诗写于767年,离川,漂泊峡中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

(二)学生自读诗歌,旁批,读注释,背诵。

分三个层次:

1、读出节奏,读清楚韵脚

   2、译读,边读边译。

   3、吟诵诗歌

   女读:《山居秋暝》    美——自然美,生活美,心情美。清亮。

   男读:《登高  》      悲——景物悲,身世悲,心境悲。

教学板块二   欣赏品诗方法

(一)、用译诗解说内容

                  山居秋暝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在幽静的松林间,清清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多么令人神往。

活动方式:1生轻声朗读体会。2生试译登高。

师:要求:1、译成诗。2、用解释和加字方法扩充。3、尽量押韵。

(二)、用描述表现诗境

山居秋暝

男:雨说停就停了,山被冲洗的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寺院的钟声,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女: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枝头。如水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的满地都是。清清溪水潺潺淌过石头,隐隐流向远方。

男:溪边,竹林摇响着喧笑。月光下,一群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

女: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渔人驾着渔船,沿流而返。

合:时光如水,春芳消歇;宁静与闲适,让人好想做一个隐者,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流在生命的深处。

活动方式:男女生读,慢慢体会。

师:怎样描述诗境呢?1展开想象;2进行生动甚至是华丽的扩写; 3、融入个人感受。

 

(三)、用吟诵传情达意

  《山居秋暝》——一首隐居者的情歌;《登高》——一首流浪者的心曲。

  《山居秋暝》——整首诗表现出清新的格调;《登高》——整首诗表现出苍凉的意境。

  《山居秋暝》——是一种悠然的陶醉;《登高》——是一种深沉的叹息。

   师:怎样用吟诵来传情达意?1、深刻的理解作品。2、酝酿情感。3、定准基调,把握节奏,展示韵律。

 

   教学板块三    学写诗联赏析

 (一)、8种赏析角度

  全诗概说,联意解析,字词品味,画面赏析,思路体会,情感体味,手法理解,意境探求

 (二)、示例

 

  1.教师教读--首联赏析:

  ·首联对起,写登高所见,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秋江山水图,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诗联概说)

  ·出句从感觉、视觉、听觉诸方面着笔:长天高远,秋风凛冽,峡猿悲啼;对句从视觉角度写:小洲清冷,沙滩灰白,上面点缀着逆风而飞的鸟群。(联意解析)

  ·句中用字遣词极其贴切。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沙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字词品味)

  ·\"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手法理解)

  ·诗一开始便有悲凉的气氛。人登高,更感风急,含有老迈飘泊的衰飒悲戚之感。\"天高\"地远,扶病独登台,就越发显得孤独悲哀。故听猿长啸,也大有哀意。(意境探求)

  ·画面也是惨淡的,它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情感体味)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登高》《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