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83

概要:生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学习《春望》 师:此刻,我们的教室里回荡着铿锵有力的誓言,登上泰山的绝顶!登上人生的顶峰!孩子们,这誓言,既是杜甫的誓言,又何尝不是你们对未来的期盼呢年轻真好!可是,人生不会总是年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为谁停留片刻大唐王朝的国运在杜甫44岁那年发生了逆转,安史之乱爆发了! 投影: 安史之乱之后,756年7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忠君爱国,矢志不渝的诗人闻讯逃奔,不料为贼兵所俘虏,押至长安,757年四月才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临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其实,他当时不过是一个为太子看守仪仗和兵器的小官《春望》写于这年三月 师: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周元同学来读读这首诗歌 周元读读得非常动情,学生大受感染 师:周元,你读得真好这样,你来带读一下吧 师:这首诗也是杜甫的名篇,其中备受称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品读这两句,联系全诗想想—— 投影: 诗人所感之时是怎样的时,所恨之别是怎样的别? 谁在溅泪,谁在惊心?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学习《春望》

师:此刻,我们的教室里回荡着铿锵有力的誓言,登上泰山的绝顶!登上人生的顶峰!孩子们,这誓言,既是杜甫的誓言,又何尝不是你们对未来的期盼呢年轻真好!可是,人生不会总是年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为谁停留片刻大唐王朝的国运在杜甫44岁那年发生了逆转,安史之乱爆发了!

投影:

安史之乱之后,756年7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忠君爱国,矢志不渝的诗人闻讯逃奔,不料为贼兵所俘虏,押至长安,757年四月才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临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其实,他当时不过是一个为太子看守仪仗和兵器的小官《春望》写于这年三月

师: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周元同学来读读这首诗歌

周元读读得非常动情,学生大受感染

师:周元,你读得真好这样,你来带读一下吧

师:这首诗也是杜甫的名篇,其中备受称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品读这两句,联系全诗想想——

投影:

诗人所感之时是怎样的时,所恨之别是怎样的别?

谁在溅泪,谁在惊心?

生:诗人所感之时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时长安城被叛军占据,满目疮痍,春天来了,杂草丛生

师:有人评价这两句说“国破山河在”是说明了“无物”的状态,而“城春草木深”则说明着“无人”的状态化用一句诗来说,诗人所感的时是“物非人非事事休”的离乱之时

生:所恨的别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多么希望得到家人的音讯

师:是啊,即使诗人能拿出一万金,或者两万金,三万金,恐怕也买不到一封家书来了解妻子儿女的音讯吧下面一则资料,也许会让我们对杜甫当时的心情有更深的体会

投影:

“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杜甫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杜甫自三十岁与妻子杨氏结婚后,没有再娶过小妾,这在娶妾盛行的唐朝,非常罕见

师:在这样连绵不断的战火中,诗人所恨的别,既有可能是生离,也极有可能是——

生:死别啊!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怎么不产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呢继续讨论第二问:谁在溅泪?谁在惊心?

生:是杜甫在溅泪在惊心花和鸟本来是让人很开心的事物,但是国破家亡,他自己又被乱贼俘虏,使他忍不住溅泪和惊心

生:我觉得当时所有的人都在溅泪,都在惊心在战乱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很痛苦,可能都会溅泪,都会惊心

师:很有道理,杜甫,只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的代言人而已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灾难来临,首当其冲的,总是小百姓

生:我觉得是花在溅泪,鸟在惊心在战争年代,那些花儿可能还刚刚盛开,就被炮火袭击了,或者被逃难的人民践踏了,所以,花如果有心,肯定会哭泣而鸟呢,那时候正在打仗嘛,那些叛军可能担心鸟儿,比如说鸽子会给唐军送信,所以就连鸟也抓起来杀掉了所以鸟儿就会惊慌失措地奔逃

众生自发鼓掌

师:你的解读角度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也让我们想起《芦花荡》里的句子——“只有到了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战争,也影响了鸟儿的生活有人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也有人说,这个句子采用的是拟人手法;我觉得,在这个特定的时候,在这一刹那,更贴切的形容应该是“情景交融,物我为一”,我喜,则风含情,水含笑;我悲,则花溅泪,鸟惊心在这样的愁肠百结中,45岁的诗人未老先衰,白头搔更短了,联系全诗,想想导致诗人未老先衰的有哪些原因

生讨论

投影小结:

“白头搔更短”,其实是写实,虽然诗人这一年才45岁,但忧国,伤时,思家,悲己,都使他未老先衰

四、学习《石壕吏》

师:历尽千辛万苦,杜甫终于从长安逃脱,到达了唐肃宗所在地,皇上见他忠心耿耿,赏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也就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相当于谏官杜甫虽然有魏征直谏的勇气,但是唐肃宗却没有唐太宗纳谏的海量于是,杜甫不可避免地被贬官了,尽管左拾遗本来就是个八品小官从此,47岁的杜甫永远地离开了长安,颠沛流离,耳闻目睹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对于杜甫个人来说,这是巨大的不幸;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这是天纵的姻缘一路上,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作,逐渐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石壕吏是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生讲略

师:这个故事,是唐王朝平定叛乱的一个缩影,也是唐王朝末年官吏和百姓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这首诗里,有一句话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请试着找出来

生: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投影:

妇啼一何苦,老妇之苦,苦在何处?

生:苦在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听到儿子的死讯,母亲肯定是心如刀绞

师:是啊!贺拉斯曾经说过:“所有的母亲都憎恶战争”流血的是年轻的战士,流泪的是年迈的母亲

生:老妇人心疼自己的儿媳妇儿媳妇本来可以改嫁的,但是为了还在吃奶的孩子留了下来

师:出入无完裙,儿媳妇过着衣不蔽体,而且肯定也是食不果腹的生活啊

生:她的苦还在于自己年老体弱了,却还要上战场如果是和平的时代,老人应该是在家里享清福的,我奶奶就是这样

师:如果你是那个夜捉人的小吏,在听到老妇的悲惨故事讲到哪里的时候,就会打道回府?

生他三个儿子都上战场了的时候吧,因为三个儿子都上战场了,他们家就要绝后了啊

师:是啊,按常理应该是这样,而且也必须这样,老师稍后会带你们看一部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你们就会明白对于这样为国做出巨大牺牲的家庭,政府应该有所优待

生:听到他家里已经没有男人了啊

生:老妇人说自己去煮饭的时候,我不会真的抓走他,毕竟这个老人这样老了啊

师:可是,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发展,而是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结束了由此,我们推断老妇的讲述,不是自己娓娓道来,而是还是官吏步步威逼的结果现在,我们把场景还原,合作朗读男同学作小吏,女同学做老妇,老师读开头和结尾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