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导学案2»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导学案2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65

概要:6.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7.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8.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9.“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10.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阅读 】(一)《新安吏》(节选) 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导学案2,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6.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7.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8.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 】

(一)《新安吏》(节选)

               杜 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īng。

1.解释词义:

①更:         ②次:

2.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3.“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登岳阳楼》,感受诗人深沉而广阔的胸怀。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登上岳阳楼,面对洞庭湖水,产生万千感慨。诗中饱含着诗人对穷途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诗人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由小天地转入大天地,由个人的悲伤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深情,并以“凭轩涕泗流”之情态与开篇“今上岳阳楼”所见的壮阔气魄构成照应之势,表现了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深沉而广阔的胸怀。

【拓展提升】

结合对杜甫现实主义诗篇的理解,将《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后记】

答案:

合作探究1、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2、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3、(1)关于表现手法。全诗触景伤怀,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2)关于一字传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3)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4)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5)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4、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5、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精读精练:1.(1)泰山 (2)不尽 (3)指天地、大自然 (4)登、乘2.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4.远 近 朝 暮 望 登5.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6.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7.a  8.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9.……新战死‖……无完裙。‖……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10.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主题阅读:(一)1.(1)岂 (2)挨次2.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3.客即杜甫4.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上一页  [1] [2]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导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