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执教:聂河中学 唐联华教材分析:本文是朦胧诗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江河刻画了星星、萤火虫、春、鸟、睡莲、白丁香,以及静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蕴含深刻象征意义的物象,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追求教学目标:1. 了解朦胧诗派2. 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活动3. 理解诗歌中各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诗歌物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2. 通过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 通过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2. 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教学突破:1. 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的运用联想和类比,开展诗歌写作活动2. 结合与之相关的文学、音乐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意境的塑造教学准备:1
《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4,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
执教:聂河中学 唐联华
教材分析:
本文是朦胧诗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江河刻画了星星、萤火虫、春、鸟、睡莲、白丁香,以及静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蕴含深刻象征意义的物象,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 了解朦胧诗派
2. 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活动
3. 理解诗歌中各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 通过对诗歌物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 通过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通过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 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突破:
1. 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的运用联想和类比,开展诗歌写作活动
2. 结合与之相关的文学、音乐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意境的塑造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朗读带;布置学生预习作业,查找有关写星星的诗句、优美文段、歌词、乐曲等
2. 学生准备:仔细读诗,扫清字词障碍;收集写星星的相关资料;了解朦胧诗派及作者江河
教学流程设想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由三峡景观入手,配乐朗读舒婷的《神女峰》导入,引导解读朦胧诗派以及本文作者江河
2.播放朗读磁带,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情感基调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的结构标志和意象
4.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5.回顾总结,加深对本文特点的再理解
1.认真倾听,感受作品,展示收集,资料共享
2.听读模仿,及时做好字词、停顿、疑难点的标记
3.独立思考,划出诗歌中的意象和反复的诗句
4.协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透过诗歌意象,理解诗人希望表达出来的情感
5.学生听记,结合自己的学习,了解本文特点
课堂实录
一. 由诗作《神女峰》入课,共享收集资料,了解“朦胧诗派”
师:配乐朗读《神女峰》读后,问:这是谁的作品?你知道他是哪个诗派的吗?
生:朦胧诗派的女作家舒婷的作品
师:“朦胧诗派”,谁能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吗?
(5名学生分别从“朦胧诗派”的产生、命名由来、代表诗人诗作以及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艺术特色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了“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江河,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拜读拜读他的处女作《星星变奏曲》,去领略一番朦胧诗的精彩
二. 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师:播放录音朗读,提示学生做好标记
问:通过预习和听范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生:体会到温情、希望的感情
师:过渡语:是啊,还是让我们去找课文自己,问问它吧!
三. 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找找:诗歌中是否有反复出现的诗句?
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稍后有的学生在与同桌交流
生答:有反复出现的诗句:是“如果…谁还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如果…谁还需要…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师:这两组句子都是什么关系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相同吗?
生1:这两组句子都是递进关系的,都是否定语气
生2:这两组句子都是假设关系,都是否定语气
师问生2:你是用什么判断是假设关系的?
生2:因为有“如果”一词(同学们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第一个是肯定语气,因为我认为“谁不愿意”是反问(同学们再次表示赞同)
师:[分组合作]请大家合作,自学:反问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问句还有哪几类?你能找几个这些各类的句子吗?(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反问句的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第一节朗读一遍吧! 学生齐读教师评读
师:“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的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作者描写这个情景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生2:自由自在的感觉,你看“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啊
生3:有温柔的感觉,“柔软”一词可见吧
生4:由“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我还认为有浪漫的感觉(全班认同,鼓掌)
师:[分组合作]请大家分组合作,自学:比喻有怎样的结构?它有什么特点?把我们收集的精彩的比喻句讲给你的伙伴,可以吗?你能就我们今天学习时的“心情”,写一个精彩的比喻句吗?你知道比喻有几种类型吗?(教师参加一组的合作学习) 随后,生积极参与交流自己写的比喻句
师:“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也用了什么修辞格?作者描写这些情景又给我们怎么感觉?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
生1:都用的是比喻给我光明、美好、浪漫,反正是好的感觉
生2:“蜜蜂”一词,我感觉到甜蜜和自由
生3:“鸟落满枝头”让我感觉到无忧无虑、幸福、乐趣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