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孤独之旅》教学实录2(2017浙江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正文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2(2017浙江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55

概要: 生8:芦苇荡。 师:是的,所以当他到达芦苇荡的时候,他所有的幻想全都破灭了,于是,他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害怕。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21段,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乐齐读。) 师(小结):是啊,离家后,杜小康原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了,尤其是渐行渐远的家、空旷而陌生的环境和前途莫测的迷茫,这一切,使得年仅十三四岁的杜小康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他的几乎所有的感官都沉睡了,原本田园牧歌似的芦荡成了包围他的万重大山,美丽的大自然已无法完全唤起他欣赏的神经了;但放鸭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漫长的日子里,前方永远只是无边的旷野吗?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继续向前方走去吧。 (三)孤独、惊喜。 (屏显。)“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曹文轩《前方》 师: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如果说之前困扰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话,那么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生:孤独。 师:是的,孤独。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28到31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2(2017浙江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8:芦苇荡。
    师:是的,所以当他到达芦苇荡的时候,他所有的幻想全都破灭了,于是,他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害怕。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21段,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乐齐读。)
    师(小结):是啊,离家后,杜小康原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了,尤其是渐行渐远的家、空旷而陌生的环境和前途莫测的迷茫,这一切,使得年仅十三四岁的杜小康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他的几乎所有的感官都沉睡了,原本田园牧歌似的芦荡成了包围他的万重大山,美丽的大自然已无法完全唤起他欣赏的神经了;但放鸭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漫长的日子里,前方永远只是无边的旷野吗?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继续向前方走去吧。
    (三)孤独、惊喜。
    (屏显。)
“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
——曹文轩《前方》
    师: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如果说之前困扰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话,那么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生:孤独。
    师:是的,孤独。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28到31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
    (一生朗读。)
    生1:我找出了三处能表现他的孤独的地方:第一处,“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第二处,“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第三处,“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师:那你说说看,你为什么从中感到了孤独?
    生1:这三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两种孤独,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独,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给他造成的孤独。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师:是吗?你能跟我们说得再具体些吗?老师很想听。
    生1:情感世界的孤独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和父亲到这个地方来,不能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师: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了吗?
    生1:不是,是因为他们之间对话的默契度越来越高了。
    师:默契度越来越高了,是这样吗?在原著中有父子俩的一段对话,老师来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师:“饱了吗?”“饱了。”“你饱了吗?”“我也饱了。”“就在河里洗碗?”“就在河里洗碗。”“困吗?”“不困。”
    师:这就是他们父子俩之间的干巴巴的对话,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干巴巴?
    生2:因为他们整天从事放鸭的生活,生活非常单调,所以就有了这种干巴巴的对话。
    师:对不对啊?是的,看似默契的对话背后反映出的是他们干巴巴的生活,这是无话可说的孤独。还有刚才那位同学说她从“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这句话中读出了孤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孤独?
    生3:是环境所带给他的孤独。
    师:怎样的环境?
    生3:人烟稀少。
    师:是的,这是一种无人可见的孤独,无话可说的孤独。我们社会书上说过,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是吧?人一旦离开了社会,就会缺少一种物质文化和情感的交流,他们便会感觉到孤独。好,两种孤独找出来了,还有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读出他的孤独?
    生4:“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师:是的,一个孩子,他可能只有孤独的时候才会想到家,想到他的母亲,也只有母亲在他身边的时候,他才会不觉得孤独。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所有的孤独压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杜小康的身上的时候,他终于无法忍受,于是,爆发了。这是无法忍受的孤独啊。还有吗?
    (生沉默。)
    师:大家看这句话:“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把自己关在红门里面而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有没有读出孤独感来?
    生5:可以看出,现在的孤独很多。
    师:作者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孤独?
    生5:“那点”。
    师:是的,“那点”、“简直就算不得了”,现在的孤独才是无法比拟的孤独。加上离家以来一直跟着他们的那份恐慌,这一切让他无法忍受了。于是,杜小康希望逃离孤独。但是,逃离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呢?
    生6:我觉得我应该面对孤独,克服困难。
    师:太好了,你大概就是 鲁迅先生笔下的猛士了,因为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杜小康有没有这么做呢?哪个段落首先告诉我们的?
    生7:第33段。
    师:好,那就让我们齐读第33段。
    (生齐读第33段。)
    师(小结):现在,杜小康因为接受了孤独,他慢慢地学着去适应“浮云、芦荡、炊烟”这些极具有孤独感的景色了,这些在他的眼里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更大的磨难,那是什么?接下来,请你研读文章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结合预习,说说在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生1:我看到了一个经历了暴风雨之后能够承担家庭的重任,直面生活困难的杜小康。证据是第40段、第41段,当父亲告诉他要他休息的时候,他摇摇头说,还是分头去找吧。
    师:“还是分头去找吧。”他没有停止,是吗?大家还记得这之前杜小康说过哪些话吗?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而现在他怎么说的?“还是分头去找吧。”看到了吗,杜小康的那种责任心?“分头去找吧”意味着他要在这个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孤独和磨难。还有吗?
    生2:从第44段中,“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这里面有三个字,是“累极了”,不是“怕极了”,这样,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然后在下一段中,“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面对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的搏斗表现出了成人般的勇气和坚强,鸭子对主人的依赖,也折射出了杜小康的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2(2017浙江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