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表格式教案13» 正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表格式教案13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07

概要:教学后记:学 科 课 时 教 案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 16 课 第 2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编写时间:2010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学习阅读与写作驳论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批注:重点难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学习6——9段1、指名朗读6~8段,要求学生思考: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文章6~8段间接驳斥了对方的论证,即谬论论据上所说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是不能代表当时广大人民利益的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败类。而真正的中国人在国难’当头时,应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我国自古以来就不泛这样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表格式教案13,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后记: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 16 课        第 2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学习阅读与写作驳论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批注:

重点难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学习6——9段

1、指名朗读6~8段,要求学生思考: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文章6~8段间接驳斥了对方的论证,即谬论论据上所说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是不能代表当时广大人民利益的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败类。而真正的中国人在国难’当头时,应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我国自古以来就不泛这样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的战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正确的观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2、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举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3、齐读文章最后二段。

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 
[明确]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才算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文章最后再次强调了上段所立的观点。 

5、哪些人是“中国的脊梁”? 为什么称为“中国的脊梁”?  
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

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起而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

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

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用比喻形象地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高度评价。 

二、总结、扩展 
本文以驳论证的方式逐层推进地批驳丁“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有些人慨叹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投降本质,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广大抗日军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文章语言犀利、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如“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作者指出还是一种“自欺力”,揭露了蒋介石“坚决不抵抗”的卖国投降本质。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与本文背景相关的鲁迅的另一篇驳论文《“友邦惊诧”论》,学习其驳论点与驳论据的方式。 

三、布置作业 
1、整理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

3、小作文:《由脊梁而引起的思索》。

教学后记:


上一页  [1] [2]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表格式教案1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