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授课时 间科目语文班级初三(一、二)课题《敬业与乐业》第1、2 课时课型教读课 教 学 目 标情感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脚踏实地的做事。知识技能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过程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设计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写作思路,设置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严密的论证过程以及引用古籍的论证方法。体会演说词的特点。教学准备老师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疑问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敬业与乐业》表格式教案12,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授课时 间
科目
语文
班级
初三(一、二)
课题
《敬业与乐业》
第1、2 课时
课型
教读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脚踏实地的做事。
知识
技能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过程
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
设计
思路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写作思路,设置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严密的论证过程以及引用古籍的论证方法。体会演说词的特点。
教学
准备
老师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疑问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教 学 程 序 及 内 容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
二、简介作者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课后
练习
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板 书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主旨:敬业与乐业(1)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2-5)
敬业(6-7)
乐业(8)
课后反思: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紧凑,但是教学没有突破议论文的常规教法,心里还是有很多遗憾。
这一课作者引用古籍较多,给学生阅读造成困难,因而我利用辅导课,指导学生整理文中的文言句子。另外还听写了本课的生词。
教案检查情况: 检查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