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8、背诵[滚绣球]。二、赏析第二部分:1、朗读第二部分,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窦娥的善良心地的?明确:[倘秀才] [叨叨令]二曲何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又写她“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交代她孤苦无依的身世。“(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吧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今日赴法场典刑”一段说白,回述她为了婆婆免遭拷打,屈招了药死公公的死罪,承上一折再次说明她委实冤枉和她的善良心地。“此后遇着冬时年节···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一段说白,以及[快活三][鲍老儿]二曲,是窦娥向婆婆嘱托后事,央求婆婆顾怜自己冤屈而死和孤苦无依,遇时节能给自己一点微薄的祭奠,突出这位弱女子的悲惨遭遇,而在她临行将死之际,还去安慰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又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三、赏析第三部分:1.三桩誓愿是什么?分别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愿望?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皆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以“免着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
《窦娥冤》教学案4,标签: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8、背诵[滚绣球]。
二、赏析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部分,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窦娥的善良心地的?
明确:[倘秀才] [叨叨令]二曲何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又写她“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交代她孤苦无依的身世。“(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吧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今日赴法场典刑”一段说白,回述她为了婆婆免遭拷打,屈招了药死公公的死罪,承上一折再次说明她委实冤枉和她的善良心地。“此后遇着冬时年节···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一段说白,以及[快活三][鲍老儿]二曲,是窦娥向婆婆嘱托后事,央求婆婆顾怜自己冤屈而死和孤苦无依,遇时节能给自己一点微薄的祭奠,突出这位弱女子的悲惨遭遇,而在她临行将死之际,还去安慰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又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
三、赏析第三部分:
1.三桩誓愿是什么?分别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愿望?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皆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以“免着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
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是百姓有口难言”,这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窦娥的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
2、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们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斗争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桩愿也是作家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愿望。
四、总结窦娥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五、概括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六、分析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七.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上一篇:《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