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陶渊明堪称田园诗之祖,他的田园诗历代都被广为传诵。 饮 酒(其二) 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背诵提示】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无“无车马”的喧嚣,概括说,便是“心远地自偏”。下面是传为千古名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采菊东篱,是在不经意间目遇南山(即庐山)。接下来,诗人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生的“真谛”,只是“欲辩已忘言”。 然而,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的寄
《汉魏晋诗三首》一体化教学案2,标签: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陶渊明堪称田园诗之祖,他的田园诗历代都被广为传诵。
饮 酒(其二)
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背诵提示】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无“无车马”的喧嚣,概括说,便是“心远地自偏”。下面是传为千古名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采菊东篱,是在不经意间目遇南山(即庐山)。接下来,诗人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生的“真谛”,只是“欲辩已忘言”。
然而,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背诵提示】
诗人有不少诗歌抒写体力劳动的艰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这首《归园田居》(其三)是意境最美的。
诗歌写自己“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直到晚上才“带月荷锄归”,劳作是艰辛的;而且庄稼种得并不好,劳动效果不佳,有两句诗都写草长得茂盛,一句“草盛豆苗稀”,另一句“道狭草木长”。可是诗人并不在意这些,哪怕“夕露沾我衣”,只要自己“愿无违”便感到欣慰和快乐了。结尾两句再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歌咏自己归隐田园与自然的人生理想,并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4 美文诵读
诗 意 赵丽宏
诗意是什么?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公式化的标准答案。不过我以为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
只要生命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最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诗意每时每刻它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诗人可为春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谱写诗行,也可面对秋风中飘舞的金色落叶动情咏唱。
夏日的炎阳照耀着一朵初绽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着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灿然怒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歌唱……
我想,例子是永远也举不完的。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会感受到不同的诗意。而我们所拥有的大自然是何等辽阔多彩。
现代人,尤其都市人,面对古诗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机会似乎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钢筋水泥建筑,面对无数熟悉与不熟悉的脸孔,面对茫茫人海。
人群中当然也能找到诗意,这种诗意往往比大自然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更使人为之心弦颤动。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这种说法,本身就富有诗意,是对人世间美好景象的一种诗意的解释。有些人只是从人的外表中发现诗意,譬如少女的明眸和秀发,譬如在音乐中翩然作舞的青春肢体……而真正韵味悠长,意境幽深的,是出自心灵的诗意。这样的诗意无须用语言解释,譬如母亲聆听新生儿的啼哭,譬如热恋中的情侣互相凝视的目光,有时甚至只是会心地莞尔一笑,只是一声含泪的叹息……
是的,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情,渴望真诚的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有时候,相识几十年的熟人会形同陌路,对方的灵魂永远被一堵墙封锁着。有时候,陌生的心灵却会在一瞬间碰撞出美丽璀璨的火花。那一瞬间,可能是茫茫人潮中一次邂逅。目光似乎是不经意地相遇,却毫无阻隔地也看见了对方的心灵。也许从此便消失在人海中,永远再无相逢的机会,可是记忆中却点燃起一盏不灭的灯。只要你想起人海中那一缕清澈透明的目光,心中的这盏灯便会发出晶莹动人的光芒。
诗意也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的抒发常常如喷泉涌动瀑布飞泻,它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情不自禁的流露。
因幸福和欢乐忘情歌哭是诗意,譬如亲人久别重逢时泪眼相向、抱头失声,譬如游子返乡时手捧故乡泥土深情长吻……
面对同类的灾祸和危难,见义勇为、奋力相助,这也是诗意。曾经看过一部难忘的电影:一个幼儿失足跌落在深井中,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赶采,为抢救在黑暗的地下挣扎的幼小生命齐心协力、不分日夜地拼搏,终于驱逐了死神。孩子被救出地面时,欢呼的泪水汇成一片激情的海洋……这样的故事和场面,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发生,谁说这不是诗意呢?
面对残忍和凶暴发出愤怒的呼喊,也可以是诗意的宣泄。目睹人间惨剧后进洒出悲戚的热泪,发出哀恸的长叹,也可以是诗意的绝响……
有时候,在孤独中同样能寻求到诗意。
陶渊明的“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便是这样的意境;王摩诘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是这样的意境。远离尘嚣,陶然于大自然永恒的宁静,当然是诗意盎然,现代人几乎已无法体会这种独酌天籁、陶然忘忧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多么的迷人。
上一篇:《孔雀东南飞》教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