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敕勒歌》导学案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正文

《敕勒歌》导学案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02-27 00:48:2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09

概要:《敕勒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尝试赏析诗歌。4、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穹庐: 苍苍: 茫茫: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

《敕勒歌》导学案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标签: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敕勒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尝试赏析诗歌。

4、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穹庐:
苍苍: 
茫茫:

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运用学到的诗歌赏析方法,自选角度、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敕勒歌》导学案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