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 正文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   阅读:68725

概要: 再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与“渑池会”两个故事用近乎夸张的手法写蔺相如的表现,而廉颇似乎成了一个陪衬,到了第三个故事,又写蔺相如心胸开阔,当然也写到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廉颇的形象在整篇中就只是这样的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去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廉颇的某些作为是很有深沉的历史感的。渑池之会,“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短短的几笔对刻画这个人物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有廉颇的这种安排,才使蔺相如可以在渑池会上没有后顾之忧地与秦王进行斗争。这就让学生发现,廉颇的长处不仅仅是在知错能改这一点了。蔺相如是“智”的,廉颇同样也是“智”的。 再比如,《高祖本纪》中有《鸿门宴》中的情节,在艺术处理上有什么不同?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范增这个谋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刘邦在与项羽的交战中,从来就是败多胜少,为什么他最终会赢?这些都可以深入探究。 其他诸如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等都有值得探究的东西。 四、单一练习与多形式呈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再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与“渑池会”两个故事用近乎夸张的手法写蔺相如的表现,而廉颇似乎成了一个陪衬,到了第三个故事,又写蔺相如心胸开阔,当然也写到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廉颇的形象在整篇中就只是这样的吗?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去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廉颇的某些作为是很有深沉的历史感的。渑池之会,“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短短的几笔对刻画这个人物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有廉颇的这种安排,才使蔺相如可以在渑池会上没有后顾之忧地与秦王进行斗争。这就让学生发现,廉颇的长处不仅仅是在知错能改这一点了。蔺相如是“智”的,廉颇同样也是“智”的。
      再比如,《高祖本纪》中有《鸿门宴》中的情节,在艺术处理上有什么不同?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范增这个谋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刘邦在与项羽的交战中,从来就是败多胜少,为什么他最终会赢?这些都可以深入探究。
      其他诸如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等都有值得探究的东西。
      四、单一练习与多形式呈示学习成果的关系
      现在老师和学生手上都有一本《学习与评价》,按照必修的要求,学习成果的巩固更多的就是依赖于这本练习册。但选修课的学习成果的呈示方式不能仅限于此,它应该是多形式多途径的。其他的形式还有讨论交流、论文写作、资料搜集等。我曾将《语文读本》上的《柳敬亭传》搞过一次研究性学习试验,课文我是一字未讲,让学生阅读,布置他们完成两篇小论文的写作(二选一),一是“柳敬亭由说书到参政再到重操旧业的人生经历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二是“浅析莫后光的教育思想(或莫后光教育思想的启示)”。学生的观点五花八门,但只要不是多于牵强附会,能言之成理,我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评定只用了A、B两个等级。

《〈史记〉选读》的教学如何应对2008年高考

      2007年新课程语文科高考大纲颁布后,首批课改实验区的考试说明相继公布,我注意到山东、宁夏、海南三省的考试说明,解读这三家考试说明,我们应该能大致看到2008年江苏高考的命题走向。
      山东的“考试内容”规定:1.必考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必修模块。2.选考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四个系列,考生从中任选两个系列的试题作答。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的“文化论著研读”暂不列入2007年考试范围。选做题采取长卷命题方式,超量给题,限量选做,共24分。考生从以下四个题组中任选两组作答。①诗歌与散文,2题,共12分;  ②小说与戏剧,3题,共12分;③新闻与传记,3题,共12分; ④语言文字应用,3题,共12分。
      海南:选修部分①诗歌与散文:(部分要求同必修部分之“阅读鉴赏”)诗歌、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②小说与戏剧:(部分要求同必修部分之“阅读鉴赏”)小说、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③新闻与传记:(部分要求同必修部分之“阅读鉴赏”)新闻、通讯的体裁特点、构成要素、语言特色。④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学会辨析和纠正语言错误。⑤文化论著研读:(部分要求同必修部分之“阅读鉴赏”)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宁夏的选考内容完全按全国考纲设置:“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其样题,前者选的是契诃夫的小说,后者选的是《居里夫人自传》。
      以上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虽然考试说明讲,试卷中的选考部分是应对选修课程,但文言文并没有作为选考的重点,不然就会与必考部分重复。全国考纲“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涉及的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涉及的文体有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因此,我们在《史记》教学时尽可以放开胆子去教,我个人认为,除了培养学生探究性兴趣、能力等语文素养外,高考试题不大可能直接考《史记》的死知识,也不会随便从哪篇课文中找出一个生僻字来考学生。平时的教以及考查没有必要像必修那样搞得那么一字不放过一句不松懈。120个常用实词可以重视一下,18个文言虚词,可以让学生整理课文中的一些句子。
2006年12月5日


上一页  [1] [2] [3]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