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夏本纪》教案江苏四中一、导入新课: 嶓(bō)冢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注: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1、这首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2、后两句诗对你有何启发,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感悟。 明确: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历史功绩的高度赞美,虽然夏禹已经逝去“万年”,但“至今”百姓仍然享其利,治水之举泽被后世,永远被人们铭记心中。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这一生,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不怕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艰难困苦就是人生成功的摇篮。让理想的翅膀带你过尽千帆,让理想的呼唤伴你闯过生活的难关,永保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人生才会永驻青春。只有直面痛苦,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
《夏本纪》教学设计,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夏本纪》教案
江苏四中
一、导入新课:
嶓(bō)冢 【唐】胡曾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注:嶓冢,山名,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1、这首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2、后两句诗对你有何启发,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感悟。
明确:运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夏禹治水历史功绩的高度赞美,虽然夏禹已经逝去“万年”,但“至今”百姓仍然享其利,治水之举泽被后世,永远被人们铭记心中。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面对磨难困苦,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光耀后世。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这一生,要成就事业,必须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不怕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艰难困苦就是人生成功的摇篮。让理想的翅膀带你过尽千帆,让理想的呼唤伴你闯过生活的难关,永保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人生才会永驻青春。只有直面痛苦,才能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在叙说夏禹的业绩的过程中,司马迁还插进了皋陶(yáo)论“九德”以及舜和皋陶关于元首和股肱(ɡōnɡ)的歌词,这也反映了古人理想的天子及诸侯大臣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与夏禹的形象相反,司马迁也用简约的笔触,勾画和鞭挞了孔甲的湎淫和夏桀的暴虐。
《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公仆,人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当然,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篇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历史事实未必那么美好,但大禹治水的业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奉献精神,也早已千古传颂,作为我们祖先一种美德的代表,将永远值得学习和效法。
三、学生自读课文,疏通词句。质疑。
四、补充注释、翻译: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①。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②,为人臣。
①玄孙:孙之孙为玄孙。同姓宗族中,以自己为本位,上有父、祖、曾祖、高祖;下有子、孙、曾孙、玄孙。 ②曾大父:即曾祖父。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①,浩浩怀山襄陵②,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③,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④,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⑤,摄行天子之政⑥,巡狩⑦。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⑧,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⑨。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⑩。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①鸿水:即洪水,大水。 ②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陵:大土山。③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④等:相同,一样。这里是比较的意思。 贤:好,强。 ⑤登:升,提升。 ⑥摄行:代理执行。⑦巡狩: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以考察功绩,叫巡狩。 ⑧无状:没有样子,不象样子,即没有取得成绩的意思。⑨殛:通“极”,流放远方。以:而。 ⑩诛:惩罚。是:对,正确。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群臣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群臣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尧崩①,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②?”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③,然!”命禹:“女平水土④,维是勉之⑤。”禹拜稽首⑥,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⑦。”
①崩:古代帝王或皇后死叫“崩”。 ②美:使美,即发扬光大的意思。居官:居于官职,即做官。 ③嗟:叹词。 ④女(rǔ,汝):你。 ⑤维:句首语气词。是:此,这,指平水土这件事。 勉:勉力,努力。 ⑥拜:行敬礼。下跪叩及打恭作揖通称为拜。稽首: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拜礼中最恭敬的。⑦视尔事:办理你的公事。视,看,照看,这里有办的意思。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