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项羽本纪》教案5(粤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项羽本纪》教案5(粤教版高二选修)

[02-27 10:22:5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   阅读:68521

概要:广东实验中学教学设计任教老师: 杨芳课程名称:高中语文选修9课题:《项羽本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学常识,掌握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2. 过程与方法: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评价人物形象。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难点:辩证地评价人物形象。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项羽本纪》中“少怀壮志、叱咤风云”两节,并疏通了“垓下悲歌”第1自然段的文意。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自己完成后几段的翻译,并找出你认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特殊语法现象。现在我找同学来说说你圈画的重点。(指定1—2个学生回答)除了刚才同学找出的字词外,我也提出几个注意的地方。(播放课件“夯实基础”)如果出现重复,那么就肯定学生的预习工作以及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下面给两分钟时间,同学们自由散读“垓下悲歌”这一部分,结合你自己的预习和老师、

《项羽本纪》教案5(粤教版高二选修),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广东实验中学教学设计

任教老师: 杨芳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选修9

课题:《项羽本纪》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学常识,掌握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 过程与方法: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评价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细节,揣摩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反衬手法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难点:辩证地评价人物形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项羽本纪》中“少怀壮志、叱咤风云”两节,并疏通了“垓下悲歌”第1自然段的文意。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自己完成后几段的翻译,并找出你认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特殊语法现象。现在我找同学来说说你圈画的重点。(指定12个学生回答)

除了刚才同学找出的字词外,我也提出几个注意的地方。(播放课件“夯实基础”)

如果出现重复,那么就肯定学生的预习工作以及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下面给两分钟时间,同学们自由散读“垓下悲歌”这一部分,结合你自己的预习和老师、同学的提醒,边读边疏通文意。(学生读课文,教师板书“垓下悲歌”)

(二)新课学习

1.概括情节

现在,我们整体看 “垓下悲歌”这一节,我找一位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指定1个学生回答)

2.合作分析

从刚才***的概括中,我们抽取 “悲歌别姬、东城之战、乌江自刎” 三个小情节。(板书)给3分钟的时间,4人小组合作,任选其中一个情节,分析该情节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内心情感,凸现了他怎样的形象(性格),总结塑造人物的方法。(播放课件“合作分析”)

小组派代表谈谈你们对项羽的赏析。教师注意引导点拨。

 

 引导:“悲歌别姬”中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内心,凸现他怎样的形象?

重点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性格:

①重要细节(词语)体会:起、帐中(满心忧虑,他会想些什么?)、泣数行下(百感交集的热泪喷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面对一向刚猛矜持的英雄落泪,受到感染,跟着落泪,不敢看,也不忍看,既敬畏项羽,又害怕伤及项羽自尊)

②《垓下歌》

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陷入困境的愁闷无奈      别离爱姬的痛苦 

昔荣今枯的悔恨          英雄末路的悲叹

学生自主分析完“悲歌别姬”后,组织学生再次朗读《垓下歌》,体会气盖一世的英雄穷途末路的悲慨。(一人读,全班读)

 

引导:你如何评价“东城之战”中项羽“为公取彼一将”等行为?

①显示项羽勇猛无比的神威、凸现项羽叱咤风云的形象。项羽的崇高也体现在他虽至末路仍显英雄之本色的崇高。

逞一时之勇,不顾大局(此时的根本任务是突出重围)

个人英雄主义  他这样做仅仅就是为了证明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刚愎自用,不知悔悟,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不承认自己的性格弱点、战略失误和(某些)行为错误(如屠城坑卒)

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何如”二字,写得意,写自负,声口毕见,活活画出项羽自恃勇武的性格。在这一瞬间,他感受到的只是一种不屈服的自我肯定的甜蜜,哪里还曾意识到自己还是千枪万箭追杀的败军之将!反映出他迷信武力,冥顽不灵,至死不悟的性格特征。(个人英雄主义)

 

引导:项羽为何选择乌江自刎?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在这关键时刻,项羽作出的决定是不肯过江东。他想到的是“荣誉”“尊严”“血性” ,他拒绝苟且偷生,他知耻知愧,就是死他也要死得光明磊落。所以“项王笑曰”的笑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者之勇——“知耻近乎勇”。自惭无面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个细节,展示出他的英雄骨气、重义深情。对自己的死,他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以赠亭长。因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五年来无数胜利的回忆,猛然兜上心头。今昔如此,情何以堪!文章写到这里,实已神完气足。他的荣誉、尊严、人格、血性、骨气,他的知耻……

司马迁颊上添毫,再加上把头颅留赠故人这样一个出人意表、千古未闻的细节。“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

但他所想要保卫的只是他的盖世英名,他的英雄形象而已,他没有做到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倒是显得有些沽名钓誉了。

你如何评价项羽“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句话?

①纯粹的个人主义,自以为是,不能认清自己的错误。这是他致命的弱点。战争的胜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他却忽视了这三者当中最关键的因素---“人和”。废除义帝、杀害韩王、屠城坑卒、听信项伯、疏远贤将,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下场。田父欺骗他,使他陷入绝境,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是他残暴行为、失掉民心的必然结局。(民心已失,败局已定)

②为自己性格弱点、战略失误和行为错误开脱

“心死而意未平,认输而不服气”(钱钟书《管锥编》)

学生自主分析完“乌江自刎”后,组织学生再次朗读7、8两段。

(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板书情感、性格和手法,内容依据学生的说法而定。)

     学生读完后,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短总结。

(三)探究评价

好了,到这里,“垓下悲歌”部分我们学习完了。项羽是司马迁笔下充满个性的人物,那么你怎样认识这个人物(或者说你怎么评价他)。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鸿门宴》、现在学的《项羽本纪》以及你课外的知识储备,给2分钟时间讨论一下,然后我找同学谈谈。

(学生各抒己见,之后给出刘邦、韩信、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以供参考。)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挖掘细节,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总结写人的技巧。我们要学会客观辩证地评价传主,要古人古读、古人今读。

1.完成书后练习三、四题。

2.完成课文知识归纳积累。

3.本周练笔:写一篇以项羽为对象的人物评论。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项羽本纪》教案5(粤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