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定风波》教案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667

概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u2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个笑话,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他的江海是什么?——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100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参:shēn)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而不恨,心里装着什么,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是何等的跨越或超越!)——《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谪仙人。苏轼呢,春来春去,盛与衰,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看透,所以通透。他想归哪儿?归于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心)这位同学提到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

《定风波》教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u2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个笑话,以为他逃跑,派人去追,回头却发现他在呼呼大睡。)他的江海是什么?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100年):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参:shēn)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而不恨,心里装着什么,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是何等的跨越或超越!)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他是谪仙人。苏轼呢,春来春去,盛与衰,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看透,所以通透。
他想归哪儿?归于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心)
这位同学提到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要逃离人生。可是,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六、个性阅读
1、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欢苏轼?不是。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
——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
你觉得这种慰藉不好吗?
——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
——高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我在网上也看到一篇文章,和你的观点很像。推荐给你:
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
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一种逃跑。
在人格的坚硬性上,苏轼不足以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坚持真理而不怕杀头的人比肩而立!把这种“纯正的窝囊”演变成了一种“虚假的完美”,因而,他就“罪莫大焉”。
    2、我们很多同学想跟你商榷了。那你们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
——你说  ——你说
听大家这么说,我突然感觉到人生的复杂和多元了。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人生这一场雨的工分,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行了。

七、出题训练
我们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风雨”用了什么手法?
——隐喻义,双关。很好,如果考试,这儿很可能成为考点。最后我们来做一件入世之事:给这首词拟几道赏析题。
——“一蓑……”刻画了苏轼什么样的形象?(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点)
——“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生平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聪明,把上课内容变成题了)
——“轻”怎么理解?竹杖芒鞋行于泥地真比马轻?
——“迎”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抓字词来解读,很符合出题常规)
——本单元标题语说东坡词“新天下耳目”,怎么理解,请举例说明。(题目大,可作专题写成随笔了。我干脆也加一个大题:课后练习三)
今天作业,就选其中2小题,1大题。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上一页  [1] [2]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定风波》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