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晚唐诗词和五代词» 正文

晚唐诗词和五代词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569

概要:第十二讲 晚唐诗词和五代词这一讲主要讲晚唐诗词和五代词,主要分析几位重点诗人的诗词。一、杜牧1.生平:杜牧生于公元803年,卒于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即今陕西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做过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和司勋员外郎等,官中书舍人。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善于论兵,作《战论》、《守论》数篇,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感怀诗》。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他的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如《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杜牧有些诗带着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如《遣怀》、《赠别》等。2.《早雁》:

晚唐诗词和五代词,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十二讲  晚唐诗词和五代词

这一讲主要讲晚唐诗词和五代词,主要分析几位重点诗人的诗词。

一、杜牧

1.生平:杜牧生于公元803年,卒于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即今陕西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做过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和司勋员外郎等,官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善于论兵,作《战论》、《守论》数篇,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感怀诗》。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他的另一些咏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如《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杜牧有些诗带着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如《遣怀》、《赠别》等。

2.《早雁》:唐武宗会昌二年即公元842年八月,回纥统治者南侵,大肆掳掠。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并寄予深切同情。

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这一联想像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

颔联“仙掌月明孤影时,长门灯暗数声来。”这一联继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即指此。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

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这一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

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何处是他们的归宿?菰米、莓苔,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诗人深情的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台,尽可以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二、李商隐

1.生平:生于公元813年,卒于公元858年,号玉谿生,怀州河内,即今河南沁阳人。他初学古文,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章奏,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绹推荐,二十五岁举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并做了他的女婿。王茂元属李党,因此牛党的人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藩镇幕府中过着清贫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加突出,如他二十六岁时写的《安定城楼》;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如《北齐》、《隋宫》等。有的咏史诗是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随着他在政治上的失望,关怀现实的诗篇减少了,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唱出了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

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所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

2.《无题》:李商隐的爱情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经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但是现在看来,他这些诗可能有少数是别有寄托的,如“万里风波”,“八岁偷照镜”;有的可能是悼亡之作,如《锦瑟》;更多的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这些本事,作者既不肯明言,我们也无须作徒劳的追究。这些诗中交织着他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以下我们分析《无题》这首诗。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两句写难舍难分的悲苦。第一句以复沓回环的旋律,奏出了一首恋人离别之歌,两个“难字”声滞韵远,很好地传达出那种愁肠寸断的感情;第二句以春弱花残作烘托,加重了感伤的气氛。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来形容自己至死不能断绝的思恋和爱情煎熬的痛苦。这两句诗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

[1] [2]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上一篇:隋及初唐诗歌

》《晚唐诗词和五代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