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案» 正文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案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942

概要: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4. 名句鉴赏 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⑷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⑸“待从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上片:抒写作者渴望卫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4.

名句鉴赏

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⑷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⑸“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5.《满江红•怒发冲冠》小结

这首词情辞慷慨,悲壮激昂,既是战斗的誓言,又像是进军的号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英雄性格和雪耻复仇的坚定的信念,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五.作业布置   背熟这三首词。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古代词人的创作是自然、真挚的情感的流露,因此,题材往往来自于生活的周围。自然界的万物便是他们的题材库。尤其是能寄托他们的思想性格的自然景物,更是他们常用来言志的题材。

二.鉴赏《卜算子•咏梅》

1.学生一齐背《卜算子•咏梅》。

2.学生介绍陆游,教师补充

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 .爱国思想是他诗中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

3.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注】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

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上片写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境况。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操。

4. 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明确: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5.概括词中所表现出的梅的品质。

⑴生长处所→“驿外断桥边”(无人护特,更无人欣赏)

点明梅花所在的地点。\"驿外\"、\"断桥\"烘托环境的荒凉,与梅花的冰姿玉质是不相适应的。这样的环境可以使读者联想到作者一生被投闲置散和无所用世。接句\"寂寞开无主\",说明梅花被弃置在荒凉冷漠的环境里,既,所以免不了要产生\"无主\"的寂寞。这里,读者自然会联想到诗人被弃置林下而无所作为。\"已是黄昏独自愁\",象征诗人已进入暮年,他的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更着风和雨\",象征着诗人由于爱国获罪并屡遭迫害。

 ⑵生长环境→\"无意苦争春\",

说明诗人并非有意与投降派争官夺宠,而是因为自己怀有崇高的品质与远大的抱负,所以\"一任群芳妒\",即不怕投降派的妒恨与打击。

以上主要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梅花以人的感情色彩,如“寂寞”、“愁”。“无意”、“苦争”等等,这些抽象的感情活动,都不是无知的花木所能感受得到或能做到的,而是在梅花身上寄托着诗人强烈的感情和意志。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二句,又具有“拟物”的特征。诗人用梅花的特性来比喻个人品格的高尚、节操的坚贞和爱国之心的至死不变。

6.《卜算子•咏梅》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词。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三.鉴赏《扬州慢•淮左名都》

1.学生背诵。

2.简介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诗人词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有《白人道人诗集》;词为婉约派,清妙秀远,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

3.简介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4.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词的内容。

⑴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

⑵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

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⑶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景(色)、声

⑷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此时所见的扬州城,它应该是?(指名或集体回答)

明确:空城(废池)

⑸诗人为何“解鞍少驻初程”?他心目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