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教学设计» 正文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教学设计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719

概要:思考讨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有何妙处?提示:可从空间、时间、景物特征、情景交融等方面来赏析(1)句中用到的景物有何共同特征?草是仲春的草,而且是烟雾笼罩的、一望无际的整个平原的春草 (一川即满川,川在这里是平原之意)柳絮是被春风卷扬、在空中飞动的絮,而且是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花絮暮春的“柳絮”漫天飞扬,穿帘入户梅雨是春末夏初梅子黄时的那种缠绵淅沥、如雾如烟、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潘子真诗话》尝举寇准“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之句,以为是贺词所本)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2)三个喻体各表现了愁的什么特征?烟草连天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风絮”满城飞舞,以整个空间立体地喻愁之深广,愁之纷烦杂乱;“梅子黄时雨”以雨之连绵不断无休无止喻愁之长,永无尽期,难以断绝,三者包括了仲春、晚春、初夏,风雨阴晴,城内野外,天上地下各种情况,使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辨不清,拂不去,躲不开而且时间渐渐推移,空间从一川到满城到江南到天下,逐步扩大,说明闲愁不断增多,不断加深,没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教学设计,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思考讨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有何妙处?

提示:可从空间、时间、景物特征、情景交融等方面来赏析

(1)句中用到的景物有何共同特征?

草是仲春的草,而且是烟雾笼罩的、一望无际的整个平原的春草 (一川即满川,川在这里是平原之意)

柳絮是被春风卷扬、在空中飞动的絮,而且是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花絮暮春的“柳絮”漫天飞扬,穿帘入户

梅雨是春末夏初梅子黄时的那种缠绵淅沥、如雾如烟、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潘子真诗话》尝举寇准“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之句,以为是贺词所本)

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

(2)三个喻体各表现了愁的什么特征?

烟草连天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

“风絮”满城飞舞,以整个空间立体地喻愁之深广,愁之纷烦杂乱;

“梅子黄时雨”以雨之连绵不断无休无止喻愁之长,永无尽期,难以断绝,

三者包括了仲春、晚春、初夏,风雨阴晴,城内野外,天上地下各种情况,使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辨不清,拂不去,躲不开而且时间渐渐推移,空间从一川到满城到江南到天下,逐步扩大,说明闲愁不断增多,不断加深,没完没了,无穷无尽这也说明了情感的深挚和执著意象的组合有一个递进的关系

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里如一,不见痕迹

修辞手法:设问 排比 博喻

(明确: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即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它的特点是:连续性

(3)小结末句的精妙之处:

一是设喻精当新奇通过三个比喻,用具体而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和难以捉摸的“闲愁” ,使这种感情转化为可见可闻有形有质之物,显得非常形象,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且春草、飞絮、黄梅雨都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

二是巧用博喻成功运用博喻,可以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三个喻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即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如罗大经所略举,他人言愁,或以山喻,或以水喻,大都只限于用一个比譬,本词却连设三喻,而且这三个比譬,又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的景色青草、柳絮、梅雨叠加使用,空间感、层次感更强

三是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描写,本是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譬,但所写又都是江南春末夏初时节所特有的景色因而,它们除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还共同构成了一个春去夏来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与“闲愁”又非常和谐浑融春去也,即爱情、青春去也所以写来就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融成一片先著《词洁》评本词为“工妙之至,无迹可寻”,正是指的这种地方

这都是它们跨越了前人同类句子的地方所以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评为“真绝唱”

6.词的下片写了什么内容?主旨是什么?

(因思慕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是一支描写单相思的痛苦情歌)

六、主题拓展

思考:此词只是一首单纯的言情词还是另有寄托呢?如果另有寄托,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贺铸一生沉郁不僚,怀才不遇,只作过一些小官将政治上的不得意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手词应当是有所寄托

美人: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政治理想,闲愁,就是作者执著追求而理想终究不能实现的苦闷那么这首悲歌,实际是士不遇的浩叹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美人深居独处,虚度年华,清冷孤寂, “只有春知处”,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这也完全与词人沉沦下僚,一生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的思慕 贺铸为人耿直,不攀附权贵,“美人”、“香草”历来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应该是以词自比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

七、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摘抄一些描写相思之情的诗句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


上一页  [1] [2]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