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但是,谁能想到,这位被誉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的作曲家一生的波折,比他的老师莫扎特还要多。 1770年12月,贝多芬出生在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个不高明的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女厨。贝多芬的童年极其艰苦。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从4岁起就在父亲严厉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古钢琴等各种乐器。很多客人常常看到年幼的贝多芬一面流着泪,一面练琴。13岁时,他已是宫廷剧场里的首席小提琴手和助理管风琴师。 17岁时,贝多芬在求知欲望的催促下,只身前往维也纳,再次求教于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引起了莫扎特的重视,他在听了贝多芬的即兴演奏后,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要注意这个少年,他将使世界震惊。” 贝多芬没有辜负莫扎特的期望,他把自己关进旅馆,不出门,不会客,拼命练习钢琴。一天,住在楼下的一个妇女突然高叫起来:“楼板滴水了,请楼上的人注意一点!”可是,水珠仍不停地往下掉。这位妇女气势汹汹地去找店老板告状。当他们走进贝多芬的房间时,不觉大吃一惊。只见贝多芬在钢琴旁放了一盆冷水,每当他弹琴弹得手指发热时,就放在冷水里浸泡一会,甩去水珠再继续练。水盆里的水这时几乎用完
《贝多芬传》教案1,标签:名人传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但是,谁能想到,这位被誉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的作曲家一生的波折,比他的老师莫扎特还要多。
1770年12月,贝多芬出生在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个不高明的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女厨。贝多芬的童年极其艰苦。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从4岁起就在父亲严厉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古钢琴等各种乐器。很多客人常常看到年幼的贝多芬一面流着泪,一面练琴。13岁时,他已是宫廷剧场里的首席小提琴手和助理管风琴师。
17岁时,贝多芬在求知欲望的催促下,只身前往维也纳,再次求教于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引起了莫扎特的重视,他在听了贝多芬的即兴演奏后,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要注意这个少年,他将使世界震惊。”
贝多芬没有辜负莫扎特的期望,他把自己关进旅馆,不出门,不会客,拼命练习钢琴。一天,住在楼下的一个妇女突然高叫起来:“楼板滴水了,请楼上的人注意一点!”可是,水珠仍不停地往下掉。这位妇女气势汹汹地去找店老板告状。当他们走进贝多芬的房间时,不觉大吃一惊。只见贝多芬在钢琴旁放了一盆冷水,每当他弹琴弹得手指发热时,就放在冷水里浸泡一会,甩去水珠再继续练。水盆里的水这时几乎用完了,楼板上却是一片水汪汪。几个月后,贝多芬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只得赶回了波恩。
在母亲去世后,父亲更加酗酒无度,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弟弟无人照料,贝多芬不得不过早地担负起养家的重任。紧张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使贝多芬几次身患重病,并染上天花。这不但损害了他的健康,还破坏了他的面容。
少年时代的坎坷生活,并没有妨碍贝多芬音乐才能的发展。从1782年起,他开始了作曲。《葬礼大合唱》和《加冕礼大合唱》成为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1792年10月,贝多芬决定离开波恩,到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维也纳进行深造和创作,从而进入了他音乐创作的全盛时期,很快成为维也纳音乐界的一颗巨星。
贝多芬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空前动荡的时期。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给贝多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共和制,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信仰。早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时,贝多芬就曾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要热爱自由胜过爱其他的一切——即使在君主面前也个背弃真理!”为此,他志立要写出一部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交响乐来。
1804年,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正式完成,首次公演即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贝多芬在创作这部音乐史诗之初,非常崇拜法国革命的统帅拿破仑,所以曾在这部交响乐的扉页上写下了“献给拿破仑·波拿巴”。但是当这部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抛弃共和,做了皇帝,贝多芬痛苦地把这一行字划掉,改为“英雄交响乐——纪念一位伟人。”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艺术创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这个封建顽固势力统治下的国家里,出身贫贱的贝多芬,常常受到贵族豪门的冷眼和歧视。性格倔强的贝多芬从不向达官贵人们低头。
正当贝多芬精力充沛,热情饱满地献身于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患有耳疾,贝多芬的听力逐渐衰退,50岁时成了聋子。这对一个音乐家,简直比被判死刑还要痛苦!贝多芬在绝望之中想到过自杀,并写好了遗嘱,但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是艺术,只有艺术挽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贝多芬开始勇敢地向命运展开了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这句话成为贝多芬的座右铭。他比从前更加发奋和努力。“一切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特别是1824年完成的第九交响乐,成为他全部作品之冠。在这部不朽的作品中,贝多芬打破了管弦乐的陈规旧套,把人声合唱引入交响乐,扩大了交响乐的新视野。他把音乐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乐曲完全变成了表现心情的手段,体现了人们反对封建专制,争取美好未来的坚强意志和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和狂欢。
但是在旧贵族统治下的奥地利,贝多芬伟大的艺术创作,却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承认。“神圣同盟”建立后,贝多芬被维也纳警察局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共和主义者,因此而遭到排斥,再次陷入贫困的悲惨境地。有一段时间,他竟连买一双皮鞋的钱都没有。
贝多芬把一生献给了音乐事业,先后创作了九部交响乐,32首钢琴奏鸣曲,近200部钢琴、小提琴协奏曲。但他始终没有结婚,没有家室。亲友去世了,朋友离开了,他的晚年孑然一身,异常孤寂。
1827年3月26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贝多芬孤独地离开了人世,终年57岁。
贝多芬去世的消息,使维也纳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两万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舒伯特手持火炬,泪流满面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恩格斯在谈到贝多芬的交响乐时,这样写道:“假如你没有听过这样壮丽的作品,那你可以说等于一生没有听过什么好的音乐。”
一、创造艺术美的大师
绝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时候,曾多次受到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关照。有一次,在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这些客人不是别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军官们得知大名鼎鼎的贝多芬在庄园时,便纷纷表示敬仰之意。公爵为了取悦这几位来宾,便客气地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但贝多芬基于一个平民音乐家的爱国热情,不愿为侵略者演奏一个音符。当公爵强迫他这样做时,愤怒的贝多芬不顾外面的倾盆大雨,猛地推开客厅的门愤然离去。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得粉碎,并写了一封措词激烈的信。他在信中写道:“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个故事同样可以说明贝多芬的倔强性格。在贝多芬26岁时,他就开始发现自己的听力渐渐衰退,到了45岁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倔强的贝多芬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用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另一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时“听音”。可以想象,这一切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名人传记,名人传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