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渴望爱情和渴求知识构成了二人各自不同的精神追求。翠翠和香雪同为青春少女,正是心理和生理发育迅速且不稳定时期,也是姑娘家情窦初开和求知欲旺盛的时期。然而在两位少女的内心深处各自有着不同的追求:翠翠向往美好的爱情,而香雪渴求象征文明与知识的文具盒。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上了翠翠,而翠翠只喜欢老二傩送,对于老大天保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时翠翠并不知道天保喜欢自己)。翠翠的爱是朦胧的,这是少女恋情初生的共同感受。其外在表现是情绪不稳定,常莫名其妙地惆怅、迷茫。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下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这是因为渴望爱情而不可言出的苦恼。翠翠父母早亡,祖父因忠于摆渡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翠翠,再加上周围无同伴好友,因此,翠翠无法也无合适之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可怜的小人儿只好“胡思乱想”离家出走祖父寻觅的情景,只好“用手蒙着眼睛”悄悄地哭泣。翠翠对爱情是满怀渴望的,对心上人也是十分满意的。傩送过渡,到翠翠家中做客。傩送想走了,翠翠拉船。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
短篇小说欣赏《哦,香雪》教辅,标签:短篇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2)渴望爱情和渴求知识构成了二人各自不同的精神追求。翠翠和香雪同为青春少女,正是心理和生理发育迅速且不稳定时期,也是姑娘家情窦初开和求知欲旺盛的时期。然而在两位少女的内心深处各自有着不同的追求:翠翠向往美好的爱情,而香雪渴求象征文明与知识的文具盒。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上了翠翠,而翠翠只喜欢老二傩送,对于老大天保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时翠翠并不知道天保喜欢自己)。翠翠的爱是朦胧的,这是少女恋情初生的共同感受。其外在表现是情绪不稳定,常莫名其妙地惆怅、迷茫。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下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这是因为渴望爱情而不可言出的苦恼。翠翠父母早亡,祖父因忠于摆渡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翠翠,再加上周围无同伴好友,因此,翠翠无法也无合适之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可怜的小人儿只好“胡思乱想”离家出走祖父寻觅的情景,只好“用手蒙着眼睛”悄悄地哭泣。翠翠对爱情是满怀渴望的,对心上人也是十分满意的。傩送过渡,到翠翠家中做客。傩送想走了,翠翠拉船。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一个“背”字,传达出了翠翠的羞涩,“自负”一词则鲜明
地表达了翠翠对自己爱情的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翠翠时常沉醉在梦里。傩送按照老船工所指出的“马路”,夜里去为翠翠唱歌。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对面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这似乎是天人感应的巧合,也着重突出表现了翠翠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及坚定信念。然而,翠翠的爱情是曲折的,无果的,也是凄美的。天保兄弟为了翠翠曾进行走“车路”、“马路”的残酷选择。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跟翠翠横刀夺爱。而后,天保走“车路”不通,托人说媒要翠翠不成,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不幸遇难。傩送心怀愧疚,抛下翠翠出走他乡。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总之,“翠翠的爱情有个成长过程。总体上,是可感的,坚定的,但是开头是朦朦胧胧的,飘飘忽忽的。翠翠的爱是一串梦”。
香雪酷爱学习,平时寡言胆小,很有些书卷气,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乡初中的人。香雪对知识的渴求愿望强烈。在短暂的一分钟做生意的同时,她抓空儿向火车上的乘客打听山外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打听能自动合上的铅笔盒,问到它的价钱。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同伴们知道她追火车的原因后,“便觉得好笑起
来”。同伴们关心的是发卡、沙巾之类的装饰品,而香雪却对书包、文具等感兴趣,尤其是对自动铅笔盒情有独钟。一方面,同学们的故意嘲讽强烈地刺激了她纯净的心灵,一方面同桌的那个自动铅笔盒太诱人,香雪对一个自动铅笔盒的拥有欲便愈来愈强烈了。终于,香雪发现了目标,并以四十个鸡蛋外搭一个篮子毅然换下了一个她梦寐以求的自动铅笔盒。为此她付出了独走三十里夜路的代价,并要破天荒撒谎骗爹娘。香雪的执著也由此可见。香雪的理想与追求毕竟成功了,也是令人欣慰的。
(3)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沈从文借翠翠等人物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翠翠等湘西人是美的,湘西山水是美的,然而,翠翠的爱情却是一个悲剧。其悲剧意义就在于:它“不仅在于揭示封建习俗对于人的窒息与摧残,还表明了即使是善的人们也需要摆脱旧习俗而重建自我的人格。”
香雪所孜孜以求的铅笔盒,虽为一物,实是一种象征。它象征文化和知识,象征现代文明。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闪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寻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进。作者塑造的香雪,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别人用具体实物打扮外表的美,香雪是用知识塑造灵魂的美。从香雪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是改革开放以后,封闭落后的中华大地,终于开始走向开放,走向进步。
(李瑞英《小说(边城)和(哦,香雪)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3.什么是铁凝小说的特点?我认为,透过《哦,香雪》这个实例,已可得到初步把握……我们看到了,铁凝是把生活的“块垒”抱在怀里,用自己的“心”溶解成“情”这种流水般、月光般的东西,再凝结成自己的小说;我们看到了,她喜欢把诗歌、散文的因素融化到小说里,形成一幅幅意境深邃的画面;我们看到了,她不长于冷静的客观描写,而偏重于主观感受的诗意抒发;我们还看到,
她不善于写政治、经济内容浓厚的现实关系,而善于写道德范畴的微小波澜。
(雷达《蜕变与新潮》)
4.铁凝的作品永远充满着那种缓缓流动的情愫,永远有一种撞击人的心灵的力量存在。寻找并表现生命长河中的纯净瞬间是铁凝作品的灵魂。无论“遥远的”香雪时代还是商品意识冲击到各个角落(甚至生活过“香雪”的村庄)的今天,那些个“生命的纯净瞬间’’仍将是并最终是震撼人的心灵、苏醒人的灵魂的东西,它是一种超越地域国界、超越时间的精神力量。 ’
(丁帆、齐红《寻找生命的纯净瞬间——论铁凝的短篇小说》)
上一篇:短篇小说欣赏《封锁》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