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 正文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小说欣赏   阅读:68471

概要:第二次:时迁听那两个梅香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目的: 17.节选的小说片断,体现了时迁哪两个特点,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述。(各限20字以内) 答:① ② 18.下列各项中,对小说理解、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时迁盗甲不趁半夜下手,要捱到五更,主要是担心徐宁等人四更起床会发现甲已被盗。B.“那五个人都睡着了”,“五个人”指:徐宁、徐宁的娘子、孩儿和两个叫梅香的侍女。C.时迁出班门口时,机智地随着那些跟天子驾幸符龙宫当班的人,趁乱在四更混了出去。D.小说节选片段里共提到五处门:楼门、后门、墙门、外门、班门。其中后门就是墙门。E.小说节选片段除集中塑造了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二次:时迁听那两个梅香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

目的:                                                                  

17.节选的小说片断,体现了时迁哪两个特点,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概述。(各限20字以内)

    答:①                                                                    

                                                                   

18.下列各项中,对小说理解、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时迁盗甲不趁半夜下手,要捱到五更,主要是担心徐宁等人四更起床会发现甲已被盗。

B.“那五个人都睡着了”,“五个人”指:徐宁、徐宁的娘子、孩儿和两个叫梅香的侍女。

C.时迁出班门口时,机智地随着那些跟天子驾幸符龙宫当班的人,趁乱在四更混了出去。

D.小说节选片段里共提到五处门:楼门、后门、墙门、外门、班门。其中后门就是墙门。

E.小说节选片段除集中塑造了时迁这一人物之外,也展示了徐宁的社会地位与性格特征。

答:【】【】

 

 

学案参考答案

 

 1.(1)覆盖,包(2)遗憾(3)认为……对(4)谋取(5)放纵,任凭(6)携带

2.历史演义   罗贯中   拥刘反曹  诸葛亮  关羽  曹操  刘备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三字熟语如:“借东风”、“失街亭”、“空城计”等,成语如“三足鼎立”、“望梅止渴”、“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俗语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赔了夫人又折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

4.一是表现王允等朝廷官员对董卓弄权、社稷不保的悲愤;二是以众人无计可施衬托曹操的与众不同,谋略过人。

5.(1)表现了曹操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性格。(2)主要表现了曹操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特点。(3)表现了曹操胸有大志、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4)表现了曹操生性多疑、凶残、自私的性格特征。(5)进一步揭示了曹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情无义的内心世界。

6.此段文字既表现了曹操的英雄本色,又表现了其多疑、凶残的性格。英雄不仅仅是形象,更是气质,发乎内而形于外,这是本色使然。然而,“使崔季珪代”、“令间谍问”、“追杀此使”等情节,也表现了他的谨慎、多疑、凶残的本性,与杀吕伯奢一家同。“奸雄”二字,对曹操的是至评。《三国演义》中,作者是把曹操当作反面人物来写的。可历史上曹操有雄才大略,最后胜利的还是他。“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他有很多优点,作者决不掩藏、抹煞。写出曹操性格的复杂性,全面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更给人以真实感,使人物形象鲜明,有血有肉。

7. 陈宫在了解曹操出逃的原委后,毅然弃官陪同曹操逃亡,表现了他正直、重大义的思想性格;当他目睹了曹操杀死吕伯奢全家后,毅然要杀死曹操,表现了他是非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

8.言过其实,死搬教条,自以为是;缺乏实战经验,刚愎自用;狂妄自大,麻痹轻敌。

9.步骤有三:先阻挡援兵,后围山断水,再大军包围。反映了他老谋深算,重视调查研究,部署周密,有条不紊。

10.诸葛亮涕泪纵横,一为北伐失败痛惜,一为马谡违令遗憾,一为识人不深悔恨。种种情感,积累良久。斩将之时,难以自抑,猛然喷发。想起马谡亦为人才,相处日久,“义同兄弟“,而为严明军纪,不能不杀,有情而不枉法,执法又不忘情,诸葛亮自然泪如泉涌。

11.一是通过对守街亭的周密安排来表现诸葛亮的用兵谨慎,深谋远虑;二是以司马懿的惊叹,自愧弗如,映衬出诸葛亮超众的预谋;三是以魏延等人的驰援,使蜀方不致败得过惨,映衬出诸葛亮运思的绵密;四是写失街亭后诸葛亮的安排表现他临危不乱,谋划深细,有条不紊;五是写挥泪斩马谡,表现他严于自责,奖罚分明。

12.例如围绕街亭的争夺厮杀,其间贯穿着蜀方的支援和魏方的打援,魏方的设计和蜀方中计,时升时落,忽起忽伏。马谡夺荒而逃,张郃尾随死追,情节一折,看来马谡无法生还,令人大惊。中途却有魏延的及时增援,令人为之一喜。张郃拨马便走,看来魏延可复夺街亭,形势大有转机,情节因之一起。但“赶到五十余里”,不意突遭魏方重兵埋伏,情节又一折。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于此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情节又为之一起。王平、魏延突围后与高翔会合计议夜袭魏营,又遭埋伏,是情节的一大顿挫,直至列柳城失陷,退守阳平关,情节就彻底顿落下来。一步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3.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让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孔明部署的正确等。

14.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