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 正文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小说欣赏   阅读:68471

概要: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诸葛亮也“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15.故事写了诸葛亮危急关头的大智大勇,令人拍案。(意思对即可) 16.电视剧表现得好一些,这样更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不得已而为之,能否成功,他心里也没有底。)17.①选择弃城而走,被擒的可能性更大。 ② 选择空城之计,有可能吓退曹军。 18.不能说明司马昭高明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二种观点,街亭之败,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诸葛亮也“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主要原因。

第三种观点,关键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诸葛亮此次北伐的战略错误。蜀汉势弱,曹魏势强,诸葛亮战略上处于劣势,非用奇谋不能取势。如从魏延之议,以奇兵经子午谷突袭长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将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为诸葛亮战败)绝非诸葛亮对手(时司马懿赋闲苑城),则长安指日可下。司马懿的评论可证这一观点:“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二出祁山的失败也证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使险招坐失良机,也只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15.故事写了诸葛亮危急关头的大智大勇,令人拍案。(意思对即可) 

16.电视剧表现得好一些,这样更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理。(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不得已而为之,能否成功,他心里也没有底。)

17.①选择弃城而走,被擒的可能性更大。 ② 选择空城之计,有可能吓退曹军。

 18.不能说明司马昭高明,他虽然符合一种偶然的实际,但只是一种猜测,不是分析得来的,当司马懿反驳他时,他无言以对。

19.司马懿是一个多疑,用兵谨慎(深谋远虑)的人。

20.此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需要依据文本加以阐述。

21.需符合海报特点,内容上又与活动有关。

22.此题亦为探究性活动题目。

 

2.《水浒传》之“李逵负荆”

 

 1. 攧(diān)   尪(wāng)羸(léi)    掳(lǔ)

2.英雄传奇  农民起义  官逼民反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3.(1)故事开端(第1段)李逵夜宿刘家庄,误信宋江抢民女。

(2)故事发展(2-4段)蛮李逵大闹忠义堂,赌人头立下军令状。

(3)故事发展(5-7段)刘家庄宋江对证,李逵无奈负荆请罪。

(4)故事高潮(8-12段)李逵燕青巧捉假宋江,救民女送还刘太公。

(5)故事结局(13段)梁山泊大摆庆功宴,刘太公感恩谢宋江。

4.(1)因为宋江是靠“义”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来赢得李逵的崇敬和忠诚的,一旦发觉宋江做了不仁义的事,就认为宋江所说的“替天行道”都是欺骗人的,于是火冒三丈,先砍到了旗帜,用把‘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扯作粉碎的行动来表示对宋江口是心非的愤怒。

(2)“拔”“抢上”“径奔”等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李逵怒火万丈、不容分说、动作迅猛、急于要杀宋江的形象,表现了李逵崇尚正义、嫉恶如仇、鲁莽率直的性格特征。

(3)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衬托李逵的勇猛和怒不可遏,“拦”“夺 ”“揪”三个动词,明写五虎将,暗写李逵不依不饶,非杀宋江不可的气势。

5.(1)在李逵与宋江的冲突中,运用了误会法。先是李逵不分青红皂白要砍宋江,情节为之一紧;众人拦住,燕青叙说原委,情节为之一缓;李逵与宋江争辩,立下军令状,再起波澜;刘家庄对证时,刘太公已经作证,李逵偏不认帐,又生一折;后众庄客认证,李逵方才负荆请罪。

(2)在李逵、燕青捉假宋江的过程中,作者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二人奉命欲擒假宋江,到处寻找却不见动静,令人焦急,这是一折;正在庙中安歇,不意中却捉到一个强盗,情节又生波澜;仔细询问,原来是一个小强盗,情节又为之一缓。牛头山上,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前门砍翻一人;再是后门堵截,又回到前门一番厮杀;最后才救出刘太公女儿。

6.李逵是《水浒》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正直、豪爽、率真朴质、公平、无私,是李逵英雄性格的另一种光辉的表现。李逵也有简单、鲁莽、不讲策略和狭隘报复思想等缺点。他身上的缺点也来自农民,来自那种对阶级命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直觉上。纯朴包含着无知,坦率又近乎莽撞,而对统治阶级的深刻仇恨和坚决反抗,又带来了不知节制的好杀。这些缺点,固然反映了农民身上的落后性,但和他具有的优秀品质相比,毕竟是次要的。对于一个农民英雄来说,也是难于完全避免的。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残酷镇压所激起的一种报复。

7.鲁智深和李逵都正直、豪爽、鲁莽,具有侠义精神。面对郑屠户和假宋江的恶行,他们都义愤填膺,嫉恶如仇,他们所奋身干预的事情,没有一件和自己切身相关,而他们无不慷慨赴之,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个性。李逵纯朴,率直,勇而无谋,鲁莽中含有蛮干、粗犷甚至幼稚的成分。错了认输也爽快,甚至输掉性命也毫不吝惜,“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绝不会痛哭流涕反省自己的错误。而鲁智深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李逵两把板斧砍倒一片的凶残。他豁达明理,粗中有细,有勇有谋。当不慎打死郑屠户后,故意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想法逃脱,显示了他的机警和精明。

  8.(1)向来不讲价钱。(2)好不规矩。(3)体面人。

9.造成吴用上去下药的机会。

10.暗示吴用从松林里取了蒙汗药。

11.一是隐去姓名,二是隐去意图,三是隐去真相。

12.吴用料定杨志相当精明,知道蒙汗药之计,当他不能确信酒中真的没有药,是决不准许军汉买酒喝的。

13.说明吴用的智慧胜过杨志,白胜与其他六人装得完全像陌路相逢,杨志没有怀疑挑酒汉子与贩枣客人是不是同伙。

14.使情节的发展显得奇幻,妙趣横生,有强烈的悬念,令人着迷惊奇。

 15.(1)①显出小偷的行动特征,见出时迁娴熟的技艺和高度的机警,文笔贴切传神。②事情已成功在望,时迁仍很小心,但也有几分得意,人物情态跃然纸上。(该题考查小说中语言的分析鉴赏,尤其注重了对词语运用的揣摩。小说中语言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潜”“贴身”写出了时迁的机警,合乎其鼓上蚤的小偷身份;“悄悄”用来描写时迁蹑手蹑脚的动作,既符合当时的情景,又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款款”则掩饰不住偷盗成功后的志得意满)

     (2)①楼檐-楼窗;②楼窗-地面;③梁上-楼上(此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和整合)

16.第一次:使丫环打开厨房后门,出去讨灯火,趁机溜进厨房潜伏下来。

第二次:便于在黑暗中解下盛甲的皮匣,即使有些微响,也便于潜伏。

(该题考查了小说人物的动作描写的作用。因为时迁有任务在身,其一举一动为了完成任务。尽管艺高人胆大,也是处处留心,时时小心。显然第一次吹灯,是为了调虎离山,趁火打劫。第二次吹灯是为了易于潜伏,浑水摸鱼。)

17.①技艺超群的职业小偷。②谋略过人,头脑冷静,擅长应变的英雄。(该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因为该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是片断式的,人物不会多么立体。因此人物的特征就较为集中。一是善偷,二是机警多谋。)

18.AE(该题考查对小说的分析鉴赏能力。B上文中没有提及“孩儿”,文中无法确认其身份;C是“四更”已开门,五更时迁才趁闹混出城去。D小说中后门与前门相对,并非墙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Tag: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