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学参考» 正文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学参考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阅读:68553

概要: 《物种起源》1836年达尔文回到英格兰时受到科学界的欢迎,他们把他视为自己的一员。他很快被吸收为地质学会会员,第二年被选为该学会理事会成员。1838年达尔文被选入雅典娜学会,这是一个仅吸收文学、艺术或科学方面杰出人物的俱乐部。1839年他被选入皇家学会。他通过哥哥伊拉兹马斯结识了历史学家T.卡莱尔和女权主义者H.马蒂诺。他也是C.巴贝奇的友人,巴贝奇发明了许多东西,包括计算机。 但同时,达尔文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过一种双重生活。一方面,他忙于为世人撰写《“比格尔号”所到达的各地区的地质史与自然史的考查日记》,该书于1839年出版。其体裁在某种程度上模仿洪堡的著作,就如达尔文以后的著作一样,文体明晰,充满许多深刻的描述,显得更加生动,既容易理解又有说服力。达尔文又在准备他的地质学著作,并主管由专家进行的对“比格尔号”所收集有关动物资料的分析和《“比格尔号”航行动物志》一书出版(该书于1839~1843年出版,并得到政府1 000镑的资助)。在私下达尔文记录了大量笔记,在其中提出一系列有关“物种问题”的问答。他又与育种家、园艺家、博物学家、动物园饲养员等通信或与他们讨论,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学参考,标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物种起源》 1836年达尔文回到英格兰时受到科学界的欢迎,他们把他视为自己的一员。他很快被吸收为地质学会会员,第二年被选为该学会理事会成员。1838年达尔文被选入雅典娜学会,这是一个仅吸收文学、艺术或科学方面杰出人物的俱乐部。1839年他被选入皇家学会。他通过哥哥伊拉兹马斯结识了历史学家T.卡莱尔和女权主义者H.马蒂诺。他也是C.巴贝奇的友人,巴贝奇发明了许多东西,包括计算机。

 

但同时,达尔文开始在某种意义上过一种双重生活。一方面,他忙于为世人撰写《“比格尔号”所到达的各地区的地质史与自然史的考查日记》,该书于1839年出版。其体裁在某种程度上模仿洪堡的著作,就如达尔文以后的著作一样,文体明晰,充满许多深刻的描述,显得更加生动,既容易理解又有说服力。达尔文又在准备他的地质学著作,并主管由专家进行的对“比格尔号”所收集有关动物资料的分析和《“比格尔号”航行动物志》一书出版(该书于1839~1843年出版,并得到政府1 000镑的资助)。在私下达尔文记录了大量笔记,在其中提出一系列有关“物种问题”的问答。他又与育种家、园艺家、博物学家、动物园饲养员等通信或与他们讨论,并且大量读书,从而收集有关物种的事实。

 

达尔文在收集证据以证实其生物进化的理论时,并不将他在这方面的兴趣告诉别人。他很清楚其他一些离经叛道的科学家遭受过厄运。他在笔记中写道:“想想对早期天文学家的迫害──再联系到每位科学家的主要好处,他们只是提前几年推行他们的科学发现而已。”达尔文的观点不仅在科学上是激进的,还可以被控为亵渎神灵和煽动异端邪说。当时英国受福音派影响极大,人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是这样的:上帝的精神存在于自然界,表现为上帝创造了新的动物或植物物种,以取代灭绝的物种。达尔文面对着许多令人费解的证据,对这种生物观在理智上越来越感到难以接受。

 

航行归来之后,达尔文即将他收集的标本交给剑桥和伦敦的编目专家。在南美他发现了已灭绝的犰狳的化石,这化石犰狳与现存的犰狳十分相似但不相同。在阿根廷他发现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有不同的种,例如,在南美大草原上有体型巨大的鸵鸟,而南方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只有体型小得多的鸵鸟,这两种鸵鸟均与非洲的鸵鸟近似但又不相同。加拉帕戈斯群岛在厄瓜多尔海岸以西的太平洋中,群岛上的鸟类和龟类往往与邻近大陆上的相应物种相似,但群岛内部各相邻的相似岛屿却有着很不相同的动物种群;这事实令达尔文困惑。在伦敦,达尔文得悉他从加拉帕戈斯带回来的多个雀类标本属于不同的种,而不是他原来想的那样属于不同的变种。他又得知嘲鸫有3种,加拉帕戈斯的龟类至少有两种,并且有如该群岛的大多数动物种类一样,原产于这些岛屿而非南、北美大陆。

 

达尔文接到这些报告之后,他对物种不变的怀疑便具体化为一种演化的信念。1837年3月,他在笔记本中写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物种都在改变。他继续分析他的资料,寻找这种过程的机制。1838年10月达尔文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而食物供应仅按算术级数增加,因此人口的增加总被有限的食物供应所遏制。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说,他认识到假设生存斗争到处存在,则“有利的变异往往得以保存,而不利的变异则往往遭到毁灭……其结果是新种的形成。于是,我最终在这得出一种理论”──自然选择原理──“用它来解释许多现象”。

 

达尔文的创见超出了对自然界的残酷性的观察,以前其他科学家和哲学家也已注意到生物物种间斗争的残酷性,如狮子吞食羊羔。而达尔文看到了同一物种内个体间的竞争。他认识到,在一个地区种群内,举例说,喙较尖锐、角较长或羽毛较鲜艳的个体与其他个体相比,生存和生殖后代的机会更多。如果这些有利的性状得以传到新的一代,最后就会在未来的世代中占优势。达尔文便这样将进化分析的焦点从物种间竞争转移到种内竞争。他把自然选择视为有利变异传递到后代,竞争性较差的个体的性状逐渐从种群消失的机制(后辈的生物学家更进一步,认识到种内变异为物种个体基因的变异,他们将进化解释为自然选择了与有利性状有关的基因)。达尔文发现了自然选择后,便急着予以证实,他进而向动、植物育种家提出更多的问题,他希望从他们的人工选择经验中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起作用的。

 

达尔文仍面对一个趋异的问题,趋异即来自同一祖先的近缘物种在进化中发展出不相似的特征。他在航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的大片陆地上出现了趋异的物种。达尔文认为海岛中的种群借风力或水传布,从而解决了地理分布之谜。物种进化的理论就这样解决了许多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古生物学之谜。

 

生物进化的思想不是新东西,在一代人以前E.达尔文,以及法国的布丰、孟德斯鸠、莫佩尔蒂、狄德罗和时间离他最近的拉马克均已提出这种思想。拉马克提出最早的进化图解:从单细胞生物到人各种生物像阶梯一样排列。但这些早期的进化论者谁也没有提出进化的机制,也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拉马克提出一个假说:自然生殖不断出现;生物体有一种要达到完美的“内部感情”,动物为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获得的性状可以传到后代。

 

达尔文注意到这些不同的解释,但不为它们所影响。他的理论植根于直接观察和发现普遍规律的企图。他把进化形式描绘成一棵分支的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阶梯。首先,达尔文不接受这种流行的观点:生物体完全适应其环境。相反,他认为自然世界卷入一场互相竞争的个体间无尽无休的斗争之中,这些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其他人也见过斗争,但只见过种间斗争,从未见过种内斗争。把对生物间斗争的认识从种间斗争前进到种内竞争,达尔文引进了种群概念,这就是栖息于一个局部地区的由一定物种的个体组成的群体,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均与其同胞有所不同,他认识到,由于种内竞争,那些具有更新适应环境的性状的个体得以生存,正是种内竞争最终造成新种的进化。

 

到1842年,达尔文对自己的理论的可靠性深信不疑,他就此写成一份草稿,1844年他另写成一份更长的提纲,并让他的朋友、植物学家J.D.胡克看过,他不愿将他的理论公之于众,他在以后的10年内全力写一篇关于藤壶的论文,他在文中暗示藤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但没有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在这一时期,英国学术思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讨论进化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达尔文仍不打算发表他的论文。谁也不知道达尔文几时才会判定发表论文的时机已经成熟,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