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对,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要一生歌唱欢乐。P80第53、54段。这是他毕生的计划。5、那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明确:传记在结尾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学生读最后两段)6、怎样理解这句话?明确:就是说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域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其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7、了解了贝多芬的事迹之后,在你们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明确:是一个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具有大无畏勇敢精神的伟大音乐家。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六、教师小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第二课时一、导课罗曼·罗兰说“要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他是怎样让我们呼吸到贝多芬身上那种英雄的气息的?明确: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作者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案7(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4、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对,从事于讴歌欢乐,他要一生歌唱欢乐。P80第53、54段。这是他毕生的计划。
5、那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
明确:传记在结尾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学生读最后两段)
6、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就是说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域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其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
7、了解了贝多芬的事迹之后,在你们眼中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是一个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具有大无畏勇敢精神的伟大音乐家。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
六、教师小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第二课时
一、导课
罗曼·罗兰说“要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他是怎样让我们呼吸到贝多芬身上那种英雄的气息的?
明确: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作者评议三方面来塑造贝多芬的英雄形象的。
二、分析人物性格
1、品味肖像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①P68全文第一段:几乎全段都是肖像描写,有直接描写,也有转述式描写(段中有“”处)。这一段,可以说独立成段,统领全文,详细刻画了贝多芬外貌的总特点:健康、结实、有威力,这也是他战胜悲苦的资本。从骨骼(运动家般)、脸色(土红到黄黄)、额角(隆起而宽广)、头发(浓密而逆立)、眼神(威力而有野光)、鼻子(短又方)、嘴巴(细腻而下巴前突)、牙床(结实得厉害)几个方面直接刻画了他的肖像。后面又转述了莫希尔斯、雷斯太勃、勃罗姆.洪.勃隆、于里于斯.裴奈狄脱对他肖像的描述。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转述,作者力图要表现贝多芬不向悲苦命运低头的那种精神气质,这是他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源泉。
②P70最后一段:“寻张严峻的脸,活现出波那帕脱充满着野心的火焰。”“瘦削的,笔直的,高领使他头颈僵直,一副睥睨一切和紧张的目光。”这是对丹霍塞替他画的肖像的转述性描写。抓住贝多芬鄙视艰难坎坷、充满生活和艺术创作自信的精神气质。
③P75第二段中间:“在曼勒替他画的肖像上,我们也可看到一种浪漫底克的风雅,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情。”“但在他的眼睛深处,……我们仍可感到那股可怕的力量,任性的脾气,突发的愤怒。”这还是对别人给他所作画像的转述,抓住他对艺术的美好憧憬、对悲苦现实丝毫也不妥协的精神气质
④P77最后一句“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这是对一副木刻作品中贝多芬肖像的转述,抓住了他对现实、对苦恼的愤怒,对创作音乐、讴歌欢乐的自信这样的精神品质。
总之,人物肖像描写是传记作品或记人的记叙文中刻画人物的一种常见手法。肖像描写要紧扣文章中心思想,抓住人物特点,不可多写与主题无关的肖像
2、品味语言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举例分析)
3、作者的评论,分析人物性格
作者在记叙贝多芬的这些事迹时,有没有插入一些自己的评论呢?(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这些评论的段落,并品味其在文中的作用)
P71:最后一段(至72页第一段完)
P73:最后一段(至74页第一段完)
P75:第二、三段
P77:最后一段(至78页第一段完)
P81:最后一段(至82页第一段完)
P83:最后一段(至84页全文完)
①第4段,作者对贝多芬的童年作出点评:童年不仅给贝多芬带来了凄凉惨淡的记忆,也给他带来温柔美丽的梦境。在这里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写贝多芬的故乡的美丽呢?
明确:大自然滋养了贝多芬细腻温柔的情感,在不幸的生活中,他从自然的美丽中得到了安慰,他终生对大自然充满挚爱的情感,尤其他美丽的故乡,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都来源于大自然的灵感。所以说童年生活对他的性格形成与创作风格有重要影响;同样的,法国大革命的自由精神,对他的精神面貌和作曲风格有重要影响;耳聋、失恋等挫折对他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创作有重要影响。
②第11段。这是作者对贝多芬在耳聋的愁苦下所作作品的评议。作者重点指出“奇怪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带忧郁情绪”之后,打动大家的那段话是罗曼对贝多芬深刻的理解、深沉的思考和独到的诠释,饱含着他对贝多芬的深沉的感情。大家一起读一下。
同样的第12段,也是一个评议的段落,作者对贝多芬的爱情观表明了他的褒贬立场,蕴涵了他的浓郁情感。大家读,然后请同学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
③试将“83页最后一段至84页全文完”有评论细加分析。
这些评论用诗化的语言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认为他的一生是“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就是说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空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很明显,这样的结尾深化了全文的主题思想,深刻揭示了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意义。
三、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培养理解文中呼应主旨句的一些关键句子含义的能力)
1、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
——联系本文主旨,可怜的人应指像贝多芬那样遭遇很多坎坷和不幸的人,而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丰富的、充满欢乐的音乐作品,他要使那些和自己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从中感受到欢乐,获得精神的力量和勇气,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2、无疑的,要使心灵惯于愁苦也得相当的时间。它是那样的需要欢乐,当它实际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创造。当“现在”太残酷时,它就在“过去”生活。往昔美妙的岁月,一下子是消灭不了的;它们不复存在时,光芒还会悠久地照耀。
——这个句子真实揭示了贝多芬怎样从遭遇不幸的愁苦中逐渐摆脱出来的心路历程。不幸的人生更需要欢乐来滋润,然而欢乐不是自己就跑到你面前的,贝多芬没有等待和依赖,而是自己去寻找欢乐。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