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正文

《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950

概要: 【原文】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解词】示:显露。明:显示,使人明白。擿zhì:通“掷”,扔掉。朴鄙:淳朴。掊pǒu:破,打碎。殚dān:耗尽。残:毁坏。 【译文】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原文】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鉤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解词】擢zhuó:拔掉。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铄shuò:销毁。绝:折断。竽瑟:泛指

《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原文】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解词】示:显露。明:显示,使人明白。擿zhì:通“掷”,扔掉。朴鄙:淳朴。掊pǒu:破,打碎。殚dān:耗尽。残:毁坏。    

    【译文】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原文】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鉤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解词】擢zhuó:拔掉。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铄shuò:销毁。绝:折断。竽瑟:泛指乐器。瞽旷:即师旷。因其眼瞎,故称“瞽旷”。含:保全。 文章:文辞、文饰。五采:即五色。离朱:传说古代视力最佳的人。攦lì:折断。工倕chuí: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译文】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原文】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解词】曾史:曾参,孔子弟子,至孝;史鳅,卫灵公大臣,忠直。杨墨:杨朱,主张“为我”,极端利己主义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攘:推开,排除。玄同:混同为一。玄:黑,幽暗。铄:炫耀。累:忧患。僻:行为邪僻,偏离正道。   

    【译文】 削除曾参、史鳅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有炫耀之事;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    

   

    【原文】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解词】外立其德:在外表上树立,即对外炫耀自己的才能。爚yuè乱:搅乱,扰乱。爚,火光乱飞的样子。 法:这里指圣智之法,一说“法”即“大道”。    

    【译文】那曾参、史鳅、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对外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处的原因。    

   

2.小结第二部分:   

    进一步提出摒弃一切社会文化的观点,使“绝圣”的主张和“弃知”的思想联系在一起。   

   

五、归纳主旨:   

    本文着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 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 。   

    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但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于是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倒退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六、艺术特色欣赏:   

    1.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夸张大胆,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胠箧》中写到,“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死则盗不起,圣人不死则盗不止”,庄子为我们描绘了盗者四起后,连自然界的地貌都为之改变,这类夸张的描述充分展示了庄子在行文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给人以风诡云谲,变化莫测的感觉,读来引人入胜。    

    2.庄子行文笔法抑扬辟阖,变化万千,欲行则行,欲止则止,形散而神不散。   

    文中先以龙逢、比干、苌弘、子胥等贤者皆遭杀戮,再论因弓、弩、毕、戈多而鸟乱于上;钩饵、罔罟多而鱼乱于水;削格、罗落多而兽乱于泽,又云“以斗斛量则与斗斛而窃;以权衡称则与权衡窃;以符玺信则与符玺窃;以仁义矫则与仁义窃”,缘何?盖因“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为揭示此观点,采用了引证、比喻、议论、抒情等手法,包罗万象、上古下今,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传神地表达了他深刻的思想性,使哲理性的文章充满了文学情趣。    

    3.庄子散文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作者仅用“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一句话就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一幅自然惨境,又如作者用“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等一系列的排比手法描绘了庄子理想中的太平世界,《胠箧》开篇“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等叙述,使普通小盗和巨盗的区别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庄子运用语言的创造性和奇特性,不愧为一代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    

    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突出的地位,而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 的,他文章的抑扬捭阖,汪洋恣肆,富于幻想夸张而又带有浓厚诗意的浪漫主义风格为后世许多作家提供了艺术借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