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害心,脱除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实在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实在是有它的重要意义。 2、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柔”“弱”的一面,我们该如何理解与评价? 明确:这一点,就是老子著名的“守柔若强”的思想。他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地强调这些思想,除了告诫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就是说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智慧、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者争夺那种强大,要“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 这是老子在总结世事经验上得出来的,能开启人生的指挥,所谓“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宁受胯下之辱”等等,就是在忍让和屈辱中求得生存的可能,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种人生态度,承续了不动感情、坚韧冷静的理智状态和
《老子》五章教案2,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害心,脱除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实在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实在是有它的重要意义。
2、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柔”“弱”的一面,我们该如何理解与评价?
明确:这一点,就是老子著名的“守柔若强”的思想。他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地强调这些思想,除了告诫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就是说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智慧、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者争夺那种强大,要“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
这是老子在总结世事经验上得出来的,能开启人生的指挥,所谓“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宁受胯下之辱”等等,就是在忍让和屈辱中求得生存的可能,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种人生态度,承续了不动感情、坚韧冷静的理智状态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目的是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六、【作业思考】
1、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之间的异同。
2、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③ ) ;杨朱的贵我人格,( ④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① ) ;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老子》的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结合所选第一章、第二十五章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4、预习《孟子见梁惠王》和《胠箧》,尤其是自己归纳整理其中的文言现象。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