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日知录》三则教案设计3» 正文

《日知录》三则教案设计3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113

概要: “明治乱”是阐明为政理论, “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 “察民隐”是体察民心, “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 ② 文章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列举无益之文弊端。 有益之文: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 无益之文:“怪力乱神”之事; 无稽之言; 剿袭之说; 谀佞之文 乱,指悖乱之事,如臣弑君、子弑父之类;神,指鬼神之事。 顾炎武首先把写“怪、力、乱、神”之事的文章斥为“无益”,表明了他正统的儒家思想。 “剿袭” 之事。他鄙弃抄袭古书,顾炎武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他说,当今的人写书,就像当今的人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作废铜铸钱。铸出的钱,既粗恶,又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坏,岂不两失?顾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现在,人们仍然常常用顾炎武“采铜于山”的比喻,说明历史研究要重视第一手资料。 “谀佞之文”,是指多溢美之辞的书序铭状等。指出时人著书,为了博得名声,请人写序多至两序、三序甚至四序,由此,顾炎武模仿孔子的口吻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作用

《日知录》三则教案设计3,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明治乱”是阐明为政理论,

    “纪政事”是记录为政事迹,

    “察民隐”是体察民心,

    “乐道人善”是体悟人情。

     ② 文章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列举无益之文弊端。

    有益之文: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

    无益之文:“怪力乱神”之事; 无稽之言;

    剿袭之说; 谀佞之文

    乱,指悖乱之事,如臣弑君、子弑父之类;神,指鬼神之事。  顾炎武首先把写“怪、力、乱、神”之事的文章斥为“无益”,表明了他正统的儒家思想。

    “剿袭” 之事。他鄙弃抄袭古书,顾炎武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他说,当今的人写书,就像当今的人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作废铜铸钱。铸出的钱,既粗恶,又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坏,岂不两失?顾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现在,人们仍然常常用顾炎武“采铜于山”的比喻,说明历史研究要重视第一手资料。

    “谀佞之文”,是指多溢美之辞的书序铭状等。指出时人著书,为了博得名声,请人写序多至两序、三序甚至四序,由此,顾炎武模仿孔子的口吻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作用

    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小结

    《文须有益于天下》,强调文以载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正面立论,从反面申述,旗帜鲜明地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著书之难

    在这一段里,顾炎武讲的是著作的价值和永久性问题。他说,先秦诸子之书,多能各具价值,各垂永久,那是因为这诸子都能独立思考自成体系的原故。到《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就是综合别人的,虽名曰《子》,但已经历了变化。司马光、马端临都是竭尽平生精力去写成《通鉴》和《通考》的,故而这两部书是不可无、垂永久的著作。虽小有失误,亦不害大事。那什么样的著作才是有永久性的呢?是过去的人不曾说过、不曾涉及到、而将来的人又不可缺少的内容,才可以流传下来。而顾炎武本人毕生著书,正是严格地遵守了这一原则。

    著书原则:即“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  他提出的这个标准是两条,一条是前人没有来得及做或者没有想到要做,一条是后人需要这样一本书

    后人著书,产量越高、速度越快,错误也就越多的原因:后世作者,人心不古,把写书看得太容易,成名成家之心迫切──归根结底,还是创作态度诚实与否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动机决定一切

古人著述,富独创性的,为“著”,因袭多的,则“撰”,泾渭分明。而今的有些人,又哪里管顾那许多?日前,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李树喜与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打起了抄袭官司。这年头,抄袭很常见,抄袭官司比比皆是,但像这样国内两大权威出版社的领军人物因抄袭而对簿公堂,其“规格”之高却堪称前无古人。

  李树喜称被告黄书元所著《察贤辩才》一书一共16.8万字,其中14.4万字均来自自己所著《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抄袭量占83.6%。

  如果《察贤辩才》一书83.6%的抄袭量属实,肯定无法像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抄袭事件那样,用“过度引用”来解释了。

 

 

  《察贤辩才》一书素材来源于《国史镜鉴》一书,李树喜也参与了《国史

 

镜鉴》的编写, 最后证明:《国史镜鉴》、《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察贤辩才》三本书的素材基本相同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同样的素材、相似的内容,为何却要反复出书?尤其《察贤辩才》还是所谓“党政干部科学发展观文化读本”,着实是令人大跌眼镜,这种“新瓶装旧酒”是否也属于当前出版领域的“潜规则”之一?如果不是两位社长对簿公堂,普通读者谁能想象得出竟然还有这样出书的!

  现在出版领域抄风日盛,越来越多有身份、有地位甚至“德高望重”的人物卷入其中。看来我们该考虑专门制定《反抄袭法》来严打某些“潜规则”的时候了吗!这标准是太高了,如果每个作者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写书,书店里的那些货架也就摆不满了。顾炎武说的是传世之作的标准,做不到这一点就难得流传下去。如果作者所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功利,弄点稿费,上个职称评个奖项,不过让它起个敲门砖的作用,并无意于经营他的名山事业,但求速成,不怕速朽。顾炎武提出的标准当然用不上了。

    小结

    《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四)辩论:

    A:读书人应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读书人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堂延伸:

    结合“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谈谈你对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以“文须有益于天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上一页  [1] [2]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日知录》三则教案设计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