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正文

《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621

概要: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谏”就是鼓励臣下提意见,《求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唐太宗积极征求建议批评的主张。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恐人不言,导臣使谏,降低了君主一人专权弊端产生的可能。C.唐太宗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预先听闻政事。D.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谏。7.翻译下列语句(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2)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3)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1.C. A凭借/垫着;B写作/劝酒;C征兆,苗头,开端D对待/际遇,机会E切中/符合2.D.A举措,古:手脚

《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谏”就是鼓励臣下提意见,《求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唐太宗积极征求建议批评的主张。

B.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大臣进谏的必要性,他恐人不言,导臣使谏,降低了君主一人专权弊端产生的可能。

C.唐太宗重视谏官作用,他诏令宰相入阁商议军国大事时,必须使谏官随入列席,以便他们预先听闻政事。

D.唐太宗勉励臣子极言规劝,勿担心触犯龙颜,而他也深切自我反省,虚心求谏。

7.翻译下列语句

(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2)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3)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1.C.  A凭借/垫着;B写作/劝酒;C征兆,苗头,开端D对待/际遇,机会E切中/符合

2.D.A举措,古:手脚放置,今:措施;B相遇,古:相互对待,今:遇见彼此;C颜色,古;脸色,今:色彩

3.D.使动,其它为名词作状语

4.B.自己,其它为他的

5.A ③为太宗劝臣子纳谏⑤为褚遂良之语

6.C.预为参加非预先

7.(1)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

(2)每当我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被百姓所怨恨。


上一页  [1] [2] [3]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