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教案» 正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教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893

概要:1968年4月22日凌晨6时,在被拘押残酷虐待多日后,在双臂被绳索反绑深深勒进皮肉的情况下,郭世英于农大某楼四层“窗口坠落死亡”,尸首遍体鳞伤,皮开肉绽,终年26岁。 太阳纵队的组织者是张郎郎,1960年,张郎郎和张久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依旧“玩秘密写诗的游戏”,并与其他同学张新华、于植信、张振州、董沙贝、张润峰、戴咏絮、张明明,形成了诗歌小沙龙。这个沙龙在张郎郎家定期活动,张郎郎的母亲陈布文(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文学教师),和刚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作家海默也是沙龙的参与者及文学方面的指导。除交流诗作、绘画外,沙龙有着浓郁的读书讨论氛围,主要阅读当时的“内部参考书”(参见第一节开列的“内参”黄皮书、灰皮书)。1962年,陈布文任教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这个沙龙中的中学生受邀悉数参加。张郎郎朗诵了自己的长诗《燃烧的心》,大获成功。这首诗的结尾是:“我们——太阳纵队!”散会后,这些激动的青年决定马上成立先锋诗社团,就叫“太阳纵队”。 1963年秋,张郎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太阳纵队”及沙龙人员又有所扩大,加入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教案,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1968年4月22日凌晨6时,在被拘押残酷虐待多日后,在双臂被绳索反绑深深勒进皮肉的情况下,郭世英于农大某楼四层“窗口坠落死亡”,尸首遍体鳞伤,皮开肉绽,终年26岁。

     太阳纵队的组织者是张郎郎,1960年,张郎郎和张久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依旧“玩秘密写诗的游戏”,并与其他同学张新华、于植信、张振州、董沙贝、张润峰、戴咏絮、张明明,形成了诗歌小沙龙。这个沙龙在张郎郎家定期活动,张郎郎的母亲陈布文(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文学教师),和刚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作家海默也是沙龙的参与者及文学方面的指导。除交流诗作、绘画外,沙龙有着浓郁的读书讨论氛围,主要阅读当时的“内部参考书”(参见第一节开列的“内参”黄皮书、灰皮书)。1962年,陈布文任教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这个沙龙中的中学生受邀悉数参加。张郎郎朗诵了自己的长诗《燃烧的心》,大获成功。这首诗的结尾是:“我们——太阳纵队!”散会后,这些激动的青年决定马上成立先锋诗社团,就叫“太阳纵队”。 1963年秋,张郎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太阳纵队”及沙龙人员又有所扩大,加入了美院同学巫鸿、蒋定粤、袁运生、丁绍光、张士彦、吴尔鹿,以及校外中学生牟敦白、郭路生(即诗人食指)、甘恢理、王东白、张寥寥、邬枫、陈乔乔、耿军、张大伟等等。“太阳纵队”的刊物出版方式是,大家都用16开稿纸或图画纸,分别写作和绘画,留下装订线,由主编最后装订成册,然后彼此传阅互相“指正”,并扩散至沙龙外的爱好文艺的青年群中。1966年文革爆发,张郎郎因“非法组织‘太阳纵队’及刊物”、秘密集会、偷出被批判的袁运生的油画《水乡的回忆》,被公安部通缉。于逃跑前夜,他在友人王东白笔记本的扉页上匆匆留言四个大字——“相信未来”(1968年友人食指正是以此为题,写下了名满天下的代表作)。

    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是“白洋淀诗群”。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或毗邻地区)“插队”,他们中有根子(岳重)、多多(栗士征)、芒克(姜世伟)、林莽(张建中)、宋海泉、方含(孙康)等。另外,还有一些在北京、山西等地青年,与他们关系密切,多次造访白洋淀渔村,交流看法和诗艺,如北岛(赵振开)、江河(于友泽)、严力、郑义、甘铁生、陈凯歌等。这些“知青”原来大多就读北京有名的中学,出身于知识分子或“高级干部”家庭,有比较广阔的阅读范围。“文革”中,虽不成系统、但涉猎当时属于“禁书”的中外文学、政治、哲学等方面书籍。除五六十年代的正式出版物外,尤其是在60年代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部发行”图书。他们由此获得在情感、心智和艺术上超越现实的凭借。他们的写作,不可能获得认可,也没有公开发表的可能,甚至会带来风险。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因此,写作与他们的生活具有在另外的时间不同的关系;甚且可以说写作就是他们生存方式的重要构成。芒克《十月的献诗》(1974)中所说的,“那冷酷而又伟大的想象/是你在改造着我们生活的荒凉”,可以看作是写作在他们生活中的位置的提示。

    一般的文学史都以1978年l2月北岛、芒克等诗人在北京创办《今天》诗歌杂志作为朦胧诗发源的标志。其实,《今天》杂志的创刊是朦胧诗潮从“地下”转入“地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国社会漫长的迷途中,这些诗人一直以他们的诗作表达着自己对生命、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民间油印杂志《今天》在中国的传播,直接引发了整个八十年代横贯中国的盛大诗歌热潮。据1986年7月统计:当时全国涌现出了2000多家诗社和百千倍于此的诗人,非正式油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那真正是一个诗歌的时代。著名诗歌评论家徐敬亚在他的文章《崛起的诗群》中写过:“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民族痛苦啊⋯ ⋯10年中.人们失去了正常思维,压抑欲望,自己打倒自己⋯ ⋯ 在这块土地上.熄灭了一切人性火焰⋯ ⋯这样众多的心灵扭曲不能不形成强大的心灵冲决⋯⋯这是新诗自身的一次否定⋯ ⋯正是那些吹牛诗、僵死诗、瞒的骗的口号诗,把新诗艺术推到了悬崖的边缘:不是阴郁地跌下,就是俊俏地飞起⋯ ⋯”

    我相信大家能从所选的这些诗中体会出他们的力量。

三、自读感知。

(学生自由诵读所选诗歌,择一首所喜欢的朗诵,相互交流。)

讨论:在这些诗歌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根据自身阅读经验,找寻所选诗歌中的共性与个性)

四、思考作业。

1、这些诗歌在意象的选用上有什么特点?

2、诗人的情感倾向有什么共性?

3、《走吧》中的“红罂粟”如何理解?《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钥匙”指什么?《回答》中“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如何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

 

第二课时

一、交流思考。

    翻译诗歌是一件特没劲的事情,如果可能,老师希望我们能够像上节课所说过的那种沙龙的方式来交流读诗的体会。

    交流:上节课留给大家三个思考,有想法了吗?(给学生一点时间交流)

二、分析鉴赏。

    诗的语言是跳跃的,象征的,所以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揣摩诗歌是最能产生丰富理解的。其实读现代诗和读古诗是有相同之处的,我们一样可以抓住诗人直抒胸臆的句子,抓住诗歌的意象,抓住诗人与诗歌背景来知人论世。

    大家的理解各有各的原因,我们今天从所选这几首诗中来对比鉴赏找寻答案。

明确:朦胧诗的共性:

①充满自由精神的英雄主义

    在新诗百年历史上,没有一个诗歌流派能把中国人表现得这样充满了人性的尊严,充满怀疑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大家可以理解这种英雄主义的情怀吗?对于黑暗,他们有一种毫不妥协的抗争意识。“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顶峰” “ 。这是一个无私无畏的战斗者,他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屹立在历史新旧交替之际的地平线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笔/我也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这是一位以生命为代价来捍卫爱情、捍卫人性的勇士。在《今天》的创刊号上他们就这样自负地宣谕:“反映新时代精神的艰巨任务,已经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他们一亮相,就表明了将以国家、历史、时代为己任的自觉姿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在那个缺少自由、民主的专制的时代,他们思索民族苦难的缘由,探寻民族发展的健康途径,选择自由的天空,追寻启蒙英雄的足迹,自觉地扛起英雄未完成的事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