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 (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概括出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六、体验与运用 七、课堂总结 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
《贺新郎·别友》教案2,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
(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概括出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六、体验与运用
七、课堂总结
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㈣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师: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驰进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情感交流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直接与直观,从书信到电话,到上网。很少有人在送别时会送一首诗。现代人的交流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直接和功利,但这并不能否定送别诗的魅力。送别诗可以让事实说话,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人群的情感表达方式,看到人际交往、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轨迹,看到一个民族情感的传统,看到语言表达、情感交流方面的技巧和特色。而且,送别诗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高考试卷上,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理解了送别诗。
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总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她,是发生在人间最感人的故事。
⒈写作:月末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别离,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
⒉全班交流。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是一幅古典的“长亭送别图”,也是毛泽东早期诗词中难得的佳作。今天,我们通过《贺新郎•别友》的学习,不仅知晓了伟人柔情的一面,而且也对古代诗词中送别诗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概括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未来的高考中有备而战,战而胜之!
八、探究性作业
(提示:三个备选方案,题目4为必做题,题目1、2和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其一。)
1.查找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其他词作,并与《贺新郎》比较。
《虞美人•枕上》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词的上阕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离愁别绪。起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绪。接着两句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思念。
下阕抒发的是对离人的思念之情。“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这是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时刻,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思念了。当诗人将视线转向西边的天空时,一钩残月渐向西落。古时常用月圆表示亲人的团聚,而用月残来表现亲人的离别。如今,面对着西沉的残月,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一个“流”字,形象生动,不仅刻画出月亮西沉的动态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抛眼泪”的议论。
上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