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海子《故乡》教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 正文

海子《故乡》教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

[02-27 19:28:0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316

概要:故乡赏析指导以“我”的口吻,展开内心的独白,在抒情诗中是最常见的方式。《故乡》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倾诉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对故乡的向往。在某种意义上,这虽然是一首情诗,诉说着诗人的“失恋”之苦,但与一般感伤、浮泛的情诗迥然不同,诗人没有止于诉说个人的痛苦,也没有过多地宣泄情绪,而是在一种“平静的回忆”中,在“痛定思痛”中,结合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诗人如何展开自己的情感空间,如何使“抒情”的境界更为开阔、深沉,是讲解此诗的重点。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但诗人却从收获后返回河边的船夫写起,接着才引出了背负着痛苦回乡的自己,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船夫”与“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为一种收获,一笔财宝。在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仅有了某种具体的可感性──“财宝”会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痛苦”的独特理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种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在这一段中,诗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营造出了一种凝重、深远的抒情氛围。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正面展开了对故

海子《故乡》教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标签: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故乡

赏析指导

以“我”的口吻,展开内心的独白,在抒情诗中是最常见的方式。《故乡》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倾诉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对故乡的向往。在某种意义上,这虽然是一首情诗,诉说着诗人的“失恋”之苦,但与一般感伤、浮泛的情诗迥然不同,诗人没有止于诉说个人的痛苦,也没有过多地宣泄情绪,而是在一种“平静的回忆”中,在“痛定思痛”中,结合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诗人如何展开自己的情感空间,如何使“抒情”的境界更为开阔、深沉,是讲解此诗的重点。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但诗人却从收获后返回河边的船夫写起,接着才引出了背负着痛苦回乡的自己,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船夫”与“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为一种收获,一笔财宝。在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仅有了某种具体的可感性──“财宝”会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痛苦”的独特理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种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在这一段中,诗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营造出了一种凝重、深远的抒情氛围。

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正面展开了对故乡的咏叹。在他的笔下,故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河岸、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开的自然,也与诗人记忆中的童年、少年经验相关,它们迎接着诗人的归来,抚慰了他心头的伤痛。在这一段咏叹中,诗人运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你们能治愈爱的痛苦?”“你们会答应再给我安宁?”──追问故乡能否接纳他的归来;继而是排比句──“在清凉的溪边,我曾看水波嬉戏,/在大河边,我曾看船只驶过”──展开对往昔的回忆;最后,还有感叹句──“永葆忠实的你们”──抒发对故乡同胞的感激之情。句法的交替,使诗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推进,展开了一个丰富的情感空间。

然而,就在故乡展开双臂,拥抱“我”的一刻,诗人的语调又发生了陡转,“可是,我知道,我知道,/爱情的痛苦,不会很快就治好”,刚才对故乡的呼唤,被一种深深的质疑替代,故乡接纳了“我”,但并不能真正驱除“我”胸中的痛楚,像大河一样展开的诗行在这里发生了逆流、回旋,清醒的、思辨的语调与前面咏叹的语调,形成了反差,进一步强化了“痛苦”的。在最后一节,关于“痛苦”的思辨被引向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的语调又一次变得昂扬。尘世之间人的痛苦,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也被转化成神与人之间馈赠与接纳。爱的“痛苦”源于天神的安排,它不能泯除,因为“痛苦”与“爱”一样,都是一个“凡人”真实的生命本质。诗歌的结尾──“因此,让它存在吧。我是个凡人;/生出来就是要去爱,去受痛苦”──有一种箴言的力量,让前面汹涌流动的情感突然凝固,获得了一种人生的造型。在“凡人”与“天神”这一宗教性的结构中,心灵因痛苦而显得更加高贵。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虽然是一首独白的情诗,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一己情感宣泄,而是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的永恒思考,结合在痛苦的思辨中。在展开方式上,诗人也显示出高超的控制能力,整饬有序的诗节,配合着内心的低吟,更像大河一样舒缓流淌。虽然,诗人使用了感叹、疑问等句式,形成一种咏叹的效果,但一种内省、思辨的声音也贯穿了始终,中和了情感的强度,这使得此诗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在痛苦中有激越,在激越中有反省,在肯定中也有否定,形成了一种辩证的、复杂的张力。在这种张力中,一个丰富而又交错的情感空间得以展现出来。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先让学生诵读此诗,感受舒缓、有力的节奏,体味诗歌深沉的内涵,并考虑这首诗是以谁的口吻写出的,它是否只是一首抒发“爱的痛苦”的情诗。

二、作品讲解

1.给学生介绍此诗的缘起,诗人如何在失恋之后返回故乡,希望故乡的山川、河流抚慰自己的伤痛。

2.说明诗歌的独白特征,强调诗人的独白不是一种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借助咏叹和自我追问,展开一个复杂的情感空间。注意诗歌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譬如感叹的句式与内省的句式的交替,肯定语气与否定语气的转换,分析由此形成的波浪一样的情感表现。

3.讨论诗中“痛苦”的含义。为什么诗人将它比作“财宝”?“痛苦”是否只是失恋后的一种个人感受,还是有更多的含义?

4.让学生说说诗人笔下“故乡”的形象,思考“故乡”最后是否能完全抚慰诗人的伤痛;如果不能,是因为什么?最后一段非常重要,诗人引入了一个比故乡更高的视角──“天神”,诗的境界也得到了一种提升:人的“痛苦”在本质上是神的赐予,不能解脱,因而也是“神圣”的。作为个凡人,必须承担这一切,“爱”与“痛苦”都是人的宿命。

三、扩展与比较

这是一首诉说失恋痛苦的情诗,但优秀的抒情诗歌往往能超越一己之情的抒发,触及到更为普遍的命题。组织学生讨论这首诗背后蕴涵的人生观,也可以谈一谈诗人对于痛苦与爱的理解是否包含了一种宗教的体验。

参考资料

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海子)

1.在《黑格尔通信百封》这本书里,提到了荷尔德林不幸的命运。他两岁失去了生父,九岁失去了继父,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与黑格尔、谢林是同学和好友,1798年秋天因不幸的爱情离开法兰克福。1801年离开德国去法国的波尔多城做家庭教师。次年夏天,他得到了在他作品中被理想化为狄奥蒂玛的情人的死讯,突然离开波尔多。波尔多在法国西部,靠近大西洋海岸。他徒步横穿法国回到家乡,神经有些错乱,后又经亲人照料,大为好转,写出不少著名的诗篇,还翻译了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精神病后又经刺激复发,1806年进图宾根精神病院医治。后来住在一个叫齐默尔的木匠家里。有几位诗人于1826年出版了他的诗集。他于1843年谢世,在神智混乱的“黑夜”中活了36个年头,是尼采“黑夜时间”的好几倍。荷尔德林一生不幸,死后仍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人们才发现他诗歌中的灿烂和光辉。和歌德一样,他是德国贡献出的世界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曾专门解说荷尔德林的诗歌。

2.荷尔德林的诗,歌唱生命的痛苦,令人灵魂颤抖。他写道:

待至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

[1] [2]  下一页


Tag: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海子《故乡》教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