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寂寞》教案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 正文

《寂寞》教案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

[02-27 19:34:2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362

概要:寂寞赏析指导本篇文章选自《瓦尔登湖》。英文篇名原为“Solitude”,徐迟译为“寂寞”,还有译为“独处”或“孤独”的。“独处”侧重生活状态,“寂寞”和“孤独”则重在心灵体验。1845年,梭罗曾只身一人来到康科德附近森林里的瓦尔登湖畔,盖起一座小木屋,开荒种田,自力更生,过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方圆一英里之内也就他一个人,自然而然,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他在那儿住着,一定很寂寞。”这篇文章的立意就在于此,无论是“独处”还是“寂寞”,都是梭罗所要深入探讨的。梭罗真的“寂寞”吗?他认为自己“并不寂寞”: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并不比一朵毛蕊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有这么多的自然事物与他相伴,他感到找到了“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最鼓舞人的伴侣”。因此,世人看来孤独寂寞的事,梭罗却认为“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是“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的事

《寂寞》教案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标签: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寂寞

赏析指导

本篇文章选自《瓦尔登湖》。英文篇名原为“Solitude”,徐迟译为“寂寞”,还有译为“独处”或“孤独”的。“独处”侧重生活状态,“寂寞”和“孤独”则重在心灵体验。1845年,梭罗曾只身一人来到康科德附近森林里的瓦尔登湖畔,盖起一座小木屋,开荒种田,自力更生,过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方圆一英里之内也就他一个人,自然而然,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他在那儿住着,一定很寂寞。”这篇文章的立意就在于此,无论是“独处”还是“寂寞”,都是梭罗所要深入探讨的。

梭罗真的“寂寞”吗?他认为自己“并不寂寞”: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并不比一朵毛蕊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有这么多的自然事物与他相伴,他感到找到了“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最鼓舞人的伴侣”。因此,世人看来孤独寂寞的事,梭罗却认为“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是“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的事情。于是,他明确地宣告“我爱孤独”,“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再说,“寂寞”是一种心理状态,根本“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他认为“德不孤,必有邻”。

梭罗所谓的“德”,是超验主义的自然观。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人也是自然的一员。这样,自然界事物也就成了人类最为亲近、最接近于“我的血统”的“同类”。在他眼里,“每一支小小松针都富有同情心地胀大起来,成了我的朋友”。所以,“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的瓦尔登湖畔的林中生活,是一个完全属于他的“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核心是“从没有被任何人类的邻舍污染过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便不会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也不会有什么“病态的想像力”,只要清醒,便会“欣喜若狂”。www.88haoxue.com(www.88haoxue.com)

他眼中的自然,不仅是与人平等相待的朋友,而且还是“创造一切的力量”,是“靠近我们的宇宙法则”。这与我国道家哲学有相通之处,《老子》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把“自然”理解成万物的本原和法则。而他把自然万物作为朋友的思想,与我国古人的“侣鱼虾而友麋鹿”也是一致的。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说“大部分人只让外表上的、很短暂的事情成为我们从事的工作。事实上,这些是使我们分心的原因”。在他眼里,忙于俗务、追名逐利不过是舍本求末,真正的生活态度应当是:

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看戏很可能感动我;而另一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关的事件却可能不感动我。

这是一种非功利的生活态度。他始终不是以功利的眼光看人生世事,而是以一种审美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

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大自然,就会感到处处都是自己的朋友,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了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快乐”。因而,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呐喊:“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重点与难点都在于梭罗的思想。因此,把握他的思想内核,是我们进入文章的金钥匙。

首先,我们要结合课文把握梭罗的自然观,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

其次,请注意梭罗是如何赋予自然物以生命的,又是如何把自然营造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这些,可以参照后面的有关资料,来深入体会与把握。

另外,梭罗自由洒脱的文风和明丽清新的语言也值得我们学习时细细揣摩。

教学建议

一、结合我国古代道家哲学和隐逸思想,来把握梭罗的自然观。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泯灭差别、齐一万物的方式把世界归结为一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梭罗是禀承西方传统的哲学家,并没有通过泯灭差别来亲近自然,而是通过“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来达到的:

事实上,……最接近万物的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其次靠近我们的宇宙法则在不停地发生作用。再其次靠近我们的,不是我们雇用的匠人,虽然我们欢喜和他们谈谈说说,而是那个大匠,我们自己就是他创造的作品。

通过对“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的认同,从而获得了一种超越“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的超然思想,对生活拥有一种审美的态度。www.88haoxue.com(www.88haoxue.com)

二、在把握梭罗自然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

梭罗的审美态度,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认同与皈依,获得一种超然的心境,而不必在意人际交往的“若干条规则”,少了许多“干扰”和“牵绊”,与自然为伴,使我们“健全、宁静和满足”,全身心便始终“浸润着喜悦”。因而,面对大自然,他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的快乐!对我们人类这样地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保存脱下叶子,披上丧服。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三、学习与揣摩梭罗夹叙夹议、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与华丽、抒情的语言,可抓住重点语句或段落,详加分析,朗诵与体味。

以下几段文字可重点关注: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对于健全而无邪的耳朵,暴风雨还真是伊奥勒斯的音乐呢。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1] [2]  下一页


Tag: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寂寞》教案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