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高二作文指导及训练: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教案)» 正文

高二作文指导及训练: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教案)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同步作文   阅读:68818

概要:一、同一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论点之中采用 材料: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曹刿论战》) 材料中“请见”、“遂见之”是结果;曹刿有才有胆有识有主见和鲁庄公有容人之量国家有民主参政的环境是原因。从曹刿的角度可以用在以下观点中: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2、位卑末敢忘忧国。从鲁庄公及国家的角度可以用在以下观点中: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二、剪裁原则根据论点的需要截取材料,突出论点的有关内容,摒弃无用的材料。 三、剪裁的步骤和方法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方法:详果略因或详因略果。 (看例子)观点之一: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例文: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请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

高二作文指导及训练: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教案),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一、同一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论点之中采用

材料: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曹刿论战》)

材料中“请见”、“遂见之”是结果;曹刿有才有胆有识有主见和鲁庄公有容人之量国家有民主参政的环境是原因。从曹刿的角度可以用在以下观点中: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2、位卑末敢忘忧国。从鲁庄公及国家的角度可以用在以下观点中: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二、剪裁原则

根据论点的需要截取材料,突出论点的有关内容,摒弃无用的材料。

三、剪裁的步骤和方法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方法:详果略因或详因略果。 (看例子)

观点之一: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例文: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请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是结果。是通过合理扩充内容想象情境来突出的。

再看例文二:

观点之二: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例文:

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民主参政的环境。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曹刿请见,并能入见。”是因。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扩充来突出这个吻合点的。

再看例文三:

观点之三:位卑末敢忘忧国。

例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一样,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主人翁的资格了。相比之下,曹刿关心国家,积极参政,这是一个主人翁的责任。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是结果。通过合理的对比来扩充内容突出吻合点。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文章中论据的表述也不一样,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

四、方法训练

练习之一:修改病例。

材料: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题目:《谈“伯乐”精神》

论点:奖掖后来者,争当新时代的伯乐。

剪辑病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是对人才被埋没的感叹。一匹千里马,无缘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一个人才被无端埋设,能不令人惋惜吗?所以当代领导者应该学做伯乐争做伯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发现人才多举荐人才。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个伯乐哪有傅抱石这只千里马驰骋于中国当代画坛。

病因:照抄材料,没有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剪裁。

处方:找准徐悲鸿发现人才这个吻合点,进行扩充,对无关内容要略述概述。

修改后的文段:

著名画家傅抱石因穷困不得不卖画为生。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就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徐悲鸿眼睛一亮拍案惊呼,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这只千里马终于找到了纵横驰骋的疆场,找到了建功立业大好时机,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练习二:用孔乙己 的故事作材料论证:“放弃也是一种美”或者“坚持未必胜利”的观点。

展示例文:

放弃也是一种美(坚持未必胜利)

君不见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青灯黄卷,寒窗苦读,口疮舌茧,兀兀穷年,每日诵习“之乎者也”,沥尽心血地坚持科举考试,然而科举考试并没有垂青于他,“结果半个秀才也没有捞着”,穷困潦倒,最后“断腿”了,他失败了,败得很惨!真是“科场末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如果他果断放弃科举考试,寻求另一种出路,我想孔乙己不会败得那么惨。(个中原因,不难明白:人生目标错误,即便坚持到海枯石烂,也必然胜利无望。)

五、写作训练

请以《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等作论据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说也要讲究方法。

要求:运用议论文事实论据剪裁方法对材料进行剪裁。字数800以上。


上一页  [1] [2] 


Tag:同步作文同步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高二作文指导及训练: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