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久而乃和 已而夕阳在山 足肤皲裂而不知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出其左右而还 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 意甚愠怒而就部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课堂练习 1. 指出下面语段中“而”的用法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①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②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③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④不能用,恶恶而⑤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⑥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已而⑦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鄂教版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归类,标签:中考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久而乃和 已而夕阳在山
足肤皲裂而不知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出其左右而还 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
意甚愠怒而就部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课堂练习
1. 指出下面语段中“而”的用法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①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②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③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④不能用,恶恶而⑤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⑥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已而⑦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选出与文段画线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项
(1)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A. 暮寝而思之 B. 义不杀少而杀众
C. 水落而石出 D.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A. 水落而石出者 B. 既济而未成列
C. 杂然而前陈者 D. 泉香而酒冽
(3)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A. 足肤皲裂而不知 B.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 意甚愠怒而就部 D. 溪深而鱼肥
四、作 业:
1.指出下面语段中“而”的用法
匡衡勤学而①无烛;邻舍有烛而②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③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④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① ② ③ ④
2.选出与文段画线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项
文之快(痛快流畅)者每不沉(深沉),沉者每不快,《国策》乃沉而快。文之隽(隽永)者每不雄,雄(雄浑)者每不隽,《国策》乃雄而隽。
与“《国策》乃雄而隽”中“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B.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言虚词“于”
一、梳理句中“于”字的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舜发于畎亩之中,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困于心,衡于虑
7.征于色,发于声 8.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篇:初中阶段100个常见错别字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