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看两面性的词语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例如:(1)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分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去掉“与否”。(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分析] “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2.看并列短语句子中有并列成分时,应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此外还要考虑语序关系。例如:(1)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分析]句中“穿裙子的”和“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2)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分析] “膜拜、崇
2017高考语文病句题应考策略,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1.看两面性的词语
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例如:
(1)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分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去掉“与否”。
(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分析] “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2.看并列短语
句子中有并列成分时,应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此外还要考虑语序关系。例如:
(1)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
[分析]句中“穿裙子的”和“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2)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分析] “膜拜、崇敬、羡慕”这三个词语有词义上的轻重之分,就陈述句而言,它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3.看虚词
在句子中一般造成语病的虚词主要是介词、连词或副词。介词或连词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连词主要有:“和”“与”“同”等。例如:
(1)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
[分析]介词“由于”掩盖主语。去掉“由于”。
(2)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分析]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3)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误用连词“和”字。因为“无论”属表示排除一切条件的关联词,它后面所连接的内容应是不确指的,故应将“和”字改为“或”。
4.看代词
代词使用不当,则会使文意变得模糊,让读者无法理解或引起读者的误解。例如:
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造成例句表意不明的原因是句中的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她”是指“三妹”,还是指“葛姐”,还是另外的人?若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5.看修饰或限定成分
句中有复杂的修饰或限制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例如: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
6.看否定结构
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例如: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和“不可”双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7.看关联词
一个句子出现了关联词,可能出现六类语病:搭配不当、位置不当、词语误用、重复赘余、语序不当、强加关系。
8.看固定短语
在病句题中常出现的不规范的短语有以下几种:
①“目的是为了”
这个短语中“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从而造成用语重复。
②“大多以……为主”
“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语上的重复。
③“减少了……倍”
现代汉语里,“减少”不能用“倍”表示。此外还应注意“提高了几倍”“提高到几倍”等说法的不同意思。
④“约……左右”“接近……左右”
“约”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这些词语混用就造成语意的矛盾。
(二)诊病四法
1.语感审读法
语句有了毛病,它就可能与我们的语感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使我们读过之后感到不通顺。这时,我们就可以拿病句同语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就有可能找出所读句子的毛病所在。语感审读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因为对句子进行语病检查,首先都是凭语感去“扫描”,初步作出正误判断,然后才能更进一步的检查、分析和修改。如:因此,科学基础知识必须从小学开始打起。根据语感,应是“基础从小学打起”而不是“知识从小学打起”。
2.主干紧缩法
把一个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保留下来,去掉句子中的所有修饰语。这样,句子结构简单了,就可以审查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是否搭配。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用一组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比较,如果仿写的句子有问题,可以说明原句也不成立。如:“一个满脸长满青春美丽痘的男青年……”“满脸长满”这个说法妥当不妥当不妨仿造几句:①满桌堆满书籍;②满车挤满乘客;③满屋挤满学生。很明显,这些说法都不妥当。原因是形容词“满”在充当一个动词的状语的同时又充当它的补语,这就显得重复累赘了。
4.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①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②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上一篇:“仿写句子”专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