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文学作品语言分析题专题指导» 正文

文学作品语言分析题专题指导

[08-25 06:51:1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997

概要: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解析]阅读文本,知道作者是在谈人生。这样,“荒野”就该是人生的荒野,是指逆境,逆境中有的自然是困难和艰苦;“灯”就该是人生路上的灯,是指真情、温暖、信念、风骨、高洁等。明白了这些,答案也就拟出来了,即: 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困难和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类题点拨] 比喻分三种:明喻、暗喻、借喻。其

文学作品语言分析题专题指导,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

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解析]阅读文本,知道作者是在谈人生。这样,“荒野”就该是人生的荒野,是指逆境,逆境中有的自然是困难和艰苦;“灯”就该是人生路上的灯,是指真情、温暖、信念、风骨、高洁等。明白了这些,答案也就拟出来了,即:
  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困难和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类题点拨]
  比喻分三种:明喻、暗喻、借喻。其中前两种本体、喻体都出现,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正因为如此,在高考中命题人才常常要我们谈某些词语的含意,究其实质也就是要我们写出本体来,如例3;有的不那么直接,曲折了点,是要我们谈某个句子的含意,其实质也是这个句子含有比喻,需要我们先找出本体来,之后才能谈得上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如例4。
  
  [即时演练]
  把同行引入客厅,老作家端出两碟小吃。
  客人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那碟雕刻出花样的菜帮子上,赞叹一番之后,便把手伸向那个堆着水果的碟子。
  片刻之间,那碟水果就被吃光了,那碟菜帮子始终无人问津!
  “听说你们最近正在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而争论不休,”送客时老作家提示说,“这两碟小吃,就算是我的一种观点吧!”
  2.“这两碟小吃,就算是我的一种观点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命题角度三:探寻语言的概括义
  
  一篇文章,叙述、说明、描写离不开,议论、抒情离不开,但概括性极强的句子也离不开。这样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骨架。没有这样的句子,整篇文章的结构就可能是松散的。可这样的句子往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正因为这样。命题人才选择这样的句子考查我们。
  
  [黄金例题]
  [例5](2007年重庆卷)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解析]第一、二段中写到了游人的告别,说他们“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说他们“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说他们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第三段写三峡移民的告别,说他们“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说他们离开家园时的恋恋不舍。
  明白了这些,自然答案也就出来了,即: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同的巨大牺牲。
  
  [类题点拨]
  总括句往往就足一些具有概括义的句子。总括句的位置,不是在文章开头,就是文章末尾;不是段落开头,就是在段落末尾。这样,当我们要寻其概括义的时候,就该瞻前顾后,也就是去文本中寻。我们寻到的可能是一鳞半爪,这不要紧,寻到就用笔给标出来。最后,归纳、综合、整理,句子的概括义也就出来了。
  
  [即时演练]
  答案其实就在刚才的笑谈中: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孔子应该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对于“色彩”和“温度”的定义。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所谓“没有色彩”,无非就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普适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所谓“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无非是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位最具普适性的孔子。
  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人们喜欢讥讽地说,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他们不知道,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做是灰色的。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于丹论语心得)序》)
  3.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孔子应该是灰色的”?
  
  命题角度四:探寻语言的双关义
  
  双关是一种使语句同时兼指两种事物的辞格。这种修辞手法,特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指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使用这种辞格的句子,很多人往往意识不到其深层双关义,所以命题人也喜欢从这个角度拟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文学作品语言分析题专题指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