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正文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08-23 01:59:0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800

概要: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 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说,主要有下列两点: 1.分析所写的之事,把握人物性格 高考所选文章通常是以叙事为主的“史传”类文章,围绕主要人物所叙之事往往不止一伯,分析所写之事,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逐一搞清楚,从而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例1: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对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

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

       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说,主要有下列两点:

       1.分析所写的之事,把握人物性格

       高考所选文章通常是以叙事为主的“史传”类文章,围绕主要人物所叙之事往往不止一伯,分析所写之事,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逐一搞清楚,从而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例1: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对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奇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除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这段文字所写主要人物是苏琼,除开头述其幼时事令曹芝惊异外,主要叙述这样几件事:一是处理魏双成失牛一事,表现其依法办事,作风细致,政绩显荐;二是叙其婉转拒绝道研的要求征租一事,既表现其“清慎”,又表现其一种处事艺术;三是处理赵颍送新瓜一事,既坚持了不受馈赠的原则,显示出为人之“清”,也表现出一种处事的艺术;四是叙郡内受灾,他一方面采取措施救济灾民,一方面“上表陈状”,而不怕“获罪”;最后写其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能有这样的分析,表明真正读懂了原文。解答相关试题就会很方便。

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年高考出的两道题: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    )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①⑤                C.③④                   D.①②⑤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没官职

       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

       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 ,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

       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为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

       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