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儿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推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这是2001年高考人国卷的第15、16两题。这则阅读材料共叙三件事:一是叙田单临危受命抗击燕军;二是叙田单用反间计分化燕军;三是叙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尽收失地。前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C。所列这六句话,②③④三句显然是表现田单善于用“诈”的手段的。句⑤表现田单的战术巧妙,其中也包含“诈”的因素。①⑥两句是说燕王、燕军如何,不在于表现田单用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
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
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儿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
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
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推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这是2001年高考人国卷的第15、16两题。这则阅读材料共叙三件事:一是叙田单临危受命抗击燕军;二是叙田单用反间计分化燕军;三是叙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尽收失地。前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C。所列这六句话,②③④三句显然是表现田单善于用“诈”的手段的。句⑤表现田单的战术巧妙,其中也包含“诈”的因素。①⑥两句是说燕王
、燕军如何,不在于表现田单用兵的手段。从本题可知,所谓筛选信息,其本质仍然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后一题综合考查理解文意、分析文章的能力,答案为C。C项之不正确,在于分号后的分析不当。“假装投降”的意思不能说没有,而“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之说则毫无根据。文中说,“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意思是说,田单从民众那里得到千镒金,让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国的将领,因此,“燕军益懈”。从本题看,所谓“分析”,其本质仍然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只是前后两题考查的角度不同而已。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门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交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虽小,可以喻大也。”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用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14、15题。
前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是D。“宽缓不苛”是李广对待部下的一种原则。句①是李广的小部队遭遇匈奴数千骑兵时,无可奈何之下作出的缓兵之计,与“宽缓不苛”没有联系。句②是说李广廉洁自律,抗敌立功得赏赐分给部下,当然是“宽缓”典型表现。句③是说李广因“讷口少言”而射艺精熟,所以平时十分喜欢射艺,并以此为乐,这与对部下“宽缓不苛”无关。句④是承上文“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而来,讲李广爱兵,同士兵祸福与共,是对部下“宽缓不苛”的表现。句⑤是李广因迷失道路可能受到处罚时,他为了保护部下而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之后讲的话,当然反映出他对部下“宽缓不苛”。句⑥是李广死后部下的反应,体现了士大夫对他深切爱戴。尽管是他“宽缓不苛”的结果,但却不是表现,故不合题干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