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六):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正文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六):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502

概要: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六):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处于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答案】A

【解析】第1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始终围绕着“全球变暖”这一气候现象展开论述,其中涉及“温室效应”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温室效应,考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共列出对温室效应的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最准确的一项。答案应该选A。这四种选项的材料都来自原文。其实,考生如果细读原文,不难发现文中关于温室效应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原文中说:“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这一定义有四个关键词,也可以看作是四个必要条件,即“透射阳光”、“密闭空间”、“热交换”和“保温效应”。为了增加难度,命题时有意识把这四个条件分散开,考生只要能抓住这四个关键词,再看它们在四个选项中的分布情况,就能顺利地找到正确选项。B项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只有“热交换”一个条件,显然不对,可以排除。C项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也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因而也可以排除。D项说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只有“热交换”和“保温”两个条件,但没有“接受阳光”和“密闭空间”,因而也不是正确选项。A项说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处于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保留了全部四个必要条件,只是前后顺序作了调整,“透射”改为“接受”,意思基本一样,所以应该选A。

2.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答案】C

【解析】第2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从读物中筛选并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有关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语句等。本题围绕“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的影响”,列出了四种表述。这四种表述都出自原文,只是有的稍加变化而已。要求考生从中选出一种“最严重”的一项。要答好这道题,就要把这四个选项一一还原到原文中去。在原文第一段中,“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以下这一段都是这些“灾难性后果”的种种表现。此题四个选项所表述的都是从中抽取出来的。但是,在这一段的最后有这样的话:“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显然,这正是C项所表达的内容。C项是正确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A、B、D三项了。

3.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六):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