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正文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990

概要:从本题的解答看,鉴赏表达技巧,绝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因为“作用”、“好处”都是指表达内容而言的。第4题是综合赏析题,正确的两项是A、C。A项是对全文结构和思路的评述,其正确不必多言。C项“失根的兰花……”的比喻运用,有何作用呢?上文说,“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再从比喻本身看,兰花是“失根”的,“萍”是“浮”的“逐浪”的,秋蓬是“飞舞”的,蒲公英是“四散”的,都是孤苦无助的,漂泊无定的,这样看来C项是正确的。B项错在“这一切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方向”与文意相违,因为原文说,“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D项“极富新意”之说错。“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是“旧典”,文中只是用以证实“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未见新意,新意在“但百余年来……”以下,但是与用此典故无关。E项是对作品末段的评述,“笔法生动”大致可说,“具体,细致入微”的评价则显然与原文不舍,短暂几十个字,何来“细致入微”?何来“具体”?从这道综合赏析题看,准确理解作品,是鉴赏正误的关键。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从本题的解答看,鉴赏表达技巧,绝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因为“作用”、“好处”都是指表达内容而言的。

第4题是综合赏析题,正确的两项是A、C。A项是对全文结构和思路的评述,其正确不必多言。C项“失根的兰花……”的比喻运用,有何作用呢?上文说,“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再从比喻本身看,兰花是“失根”的,“萍”是“浮”的“逐浪”的,秋蓬是“飞舞”的,蒲公英是“四散”的,都是孤苦无助的,漂泊无定的,这样看来C项是正确的。

B项错在“这一切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方向”与文意相违,因为原文说,“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D项“极富新意”之说错。“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是“旧典”,文中只是用以证实“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未见新意,新意在“但百余年来……”以下,但是与用此典故无关。E项是对作品末段的评述,“笔法生动”大致可说,“具体,细致入微”的评价则显然与原文不舍,短暂几十个字,何来“细致入微”?何来“具体”?

从这道综合赏析题看,准确理解作品,是鉴赏正误的关键。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快乐的死亡

陆文夫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

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咯而不议。快乐的 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

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

19.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鉴赏分析,最后一段明是写喝酒,实还是写作家的活动,所以手法为类比或比喻。然后需要进一步细致说明,从文中“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与下文“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对应,可概括出部分答案,其他则需要从最后几句概括提炼出来。最后就是比喻的好处,即表达效果,要联系其对主题的作用。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

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

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D.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

E.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A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性鉴赏,包括文章结构、语言、修辞、作者的观点等。B项前后矛盾,“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而“艺术的离休”也应包括在没有了作品之列,可见前面的说法太绝对。而且,“‘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可贺”无从说起。C项并非运用反语,下文正说明他们的“快乐”,“引人警醒,发人深思”的说法则拔高了。E项“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说法明显错误。

例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18分)(2004年高考福建卷)(文字见“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经典原题”部分)

21.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案: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人,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大意答到即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十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