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⒈情节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⒉情节的特点⑴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2017届高考现代文(小说)阅读指要,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⒉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⒊考题示例
⑴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
07广州一模《蚂蚁》: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19题:小说中具体写了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汕头一模《雪夜》16题: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07广东四校联考: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情节曲折起伏,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7题: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艺术魅力。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山东新课改考试模拟题《秘密》21题: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
⑵解题技巧
⑴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⑵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⑶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⑷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⑵情节类探究题示例
07粤4校联考《刷鞋人的绝招》:小说结尾有人认为这情节与刷鞋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删除,你怎样认为的?
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07佛山一模《快乐时光》17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对玛姬的“幻想”和“羡慕”进行简要评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07广州一模《蚂蚁》17题: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为什么?
⒋答题指要
⑴命题指向: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⒌试题解题示例
例1: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 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⑴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指向情节)
⑵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指向人物)
⑶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指向主题)
例2: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小说结局安排合理
⑴王教授认真负责,有胆量、魄力,有自己见解,且真正关心学生,工作善于采取灵活方法。他被提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向人物)
⑵“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也说明学院改革已渐入正规,逐步认识到“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那种随意招聘临时工或“发配”闲置人员的做法已得到纠正,凸现了小说主题。(指向主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