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得分】2分。【例8】雨后池上,因能使明月照下檐楹,故而静。但“东风忽来”,吹动了池边的垂杨,就像月下仙子在跳舞,因此有“动”,二者联系起来就似池中荷心的配角,但荷花是数不尽的,茫茫一片,才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较清晰,但对诗歌第二句意思的理解有误,将原诗句“淡磨明镜照檐楹”理解为“使明月照下檐楹”,即使是笔误,将“明月”写成“明镜”,理解也是错误的,原诗句的意思是平静的湖面像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岸边的檐楹,而不是真正有一面明镜。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无中生有”。【得分】5分。【处方】[例7]和[例8]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中生有”。[例7]含有创造性阅读的成分,[例8]属于理解偏差。因此,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或明白统一考试的特性,或认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五、问牛答马【例9】这首诗以池塘的静和杨柳舞动之间的对比手法,更衬托池塘的静来表现诗的主旨和意境,表现诗人的心情,以物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症】该考生没有细读题干中的要求,自顾自地从“对比”、“情与景”的角度作答。看来,该生对诗歌鉴赏术语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些术语并不真正理解,
2017高考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病例”诊治,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得分】2分。
【例8】雨后池上,因能使明月照下檐楹,故而静。但“东风忽来”,吹动了池边的垂杨,就像月下仙子在跳舞,因此有“动”,二者联系起来就似池中荷心的配角,但荷花是数不尽的,茫茫一片,才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较清晰,但对诗歌第二句意思的理解有误,将原诗句“淡磨明镜照檐楹”理解为“使明月照下檐楹”,即使是笔误,将“明月”写成“明镜”,理解也是错误的,原诗句的意思是平静的湖面像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岸边的檐楹,而不是真正有一面明镜。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无中生有”。
【得分】5分。
【处方】[例7]和[例8]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中生有”。[例7]含有创造性阅读的成分,[例8]属于理解偏差。因此,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或明白统一考试的特性,或认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五、问牛答马
【例9】这首诗以池塘的静和杨柳舞动之间的对比手法,更衬托池塘的静来表现诗的主旨和意境,表现诗人的心情,以物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病症】该考生没有细读题干中的要求,自顾自地从“对比”、“情与景”的角度作答。看来,该生对诗歌鉴赏术语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些术语并不真正理解,或者说是因为审题不细心导致出现了这种错误。
【得分】2分。
【例10】像镜子一样的水面,没有一点涟漪,叫人心情平复;而东风一起,倒垂的杨柳随风飘舞,使人心情愉快。作者都是以轻松的心情书写此诗的。
【病症】该考生将答题点聚焦于作者的心情——“心情平复”、“心情愉快”、“轻松的心情”,偏偏没有点到“动”与“静”。
【得分】2分。
【处方】对此病症,首先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平时马虎,考场就会出差错;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命题人要求自己回答什么,从哪个角度去回答,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六、要点残缺
【例11】这首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烘托出恬静淡雅的氛围。全诗的主旋律是静,写“动”是烘托池塘的静,并且洋溢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万物复苏的景象,动静结合,妙不可言!www.88haoxue.com(www.88haoxue.com)
【病症】该考生实际上只答了一个要点——“动静结合”,而缺“怎样写静”、“怎样写动”两个要点。
【得分】2分。
【例12】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写出了小雨时节的气氛,对东风吹垂杨,以拟人的平淡来描写,文中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色。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3分。
【例13】前两句写水平如镜,用比喻手法写出雨后池水的静;后两句写风起垂杨舞,以拟人手法写动。“荷心万点声”更表现出风吹过水面的点点风光,以青蛙的叫声衬托出池塘的静。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4分。
【例14】“静”:以“明镜”作喻写出池塘的平静;“动”:以“万点声”的形象动态写出池塘的动。作者以“动”和“静”来写出自己内心的心绪,突出文意,表达了作者心绪不定。静是闲静淡雅,动是豪迈壮阔,说明作者的远大抱负。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4分。
【处方】在高考命题中,主观表述题分值的分布并不是随意的,而往往是根据答案要点来给分的;高考阅卷时的通行规则是“靠点给分”,答到一个要点给一个要点的分。所以,在复习应考中要在动笔前想清楚答案应有几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是什么,可以自己先给自己的答案试着评一下分。从命题人、阅卷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答案要点是否齐全。
七、过度诠释
【例15】以“平”写出水面的静,写出诗人的内心向往,不愿再涉入官场。以“垂柳”写出动态,忽来的东风扰乱心绪,但还是不愿放弃其心中向往。
【病症】该考生脱离诗歌文本,毫无根据地得出诗人“不愿再涉入官场”又“不愿放弃其心中向往”的结论。
【得分】2分。
【例16】本诗中作者以水平如镜描绘了祖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又以东风舞杨柳、荷心万点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
【病症】该考生竟然从水平如镜看到了“祖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从“东风舞杨柳、荷心万点声”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豪情壮志”。同时未用术语、缺“动静结合”要点
【得分】2分。
【例17】前一句从静态写出雨后水面平静,静得照出了檐楹,表现诗人的心情很静;后一句从动态写出风起垂杨舞,荷花在点头的声音,表现出诗人的烦燥不安。
【病症】该考生竟从“风起垂杨舞”、“荷心万点声”领悟到诗人的“烦燥不安”。
同时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3分。
【例18】作者先用比喻的手法将池塘水面比成一面明镜,接着又写到忽然一阵风吹过,垂下的杨柳开始舞动,水面的荷花又发出“万点声”,给人以动态的感觉。这样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使诗歌更生动,表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也体现了作者早已心如止水,厌倦了战争,希望过上平静的生活。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要点齐全,但却毫无根据地得出作者“心如止水,厌倦了战争,希望过上平静的生活”的结论。
【得分】5分。
【处方】对文学文本(包括诗歌)的解读,可以是多元(多个角度、多个方向)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文学文本正是由于有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才产生了其思想的、精神的、审美的价值。但这种多元理解是有基本倾向的,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不会变成堂吉诃德,不会变成贾宝玉。如果你眼中的哈姆雷特变成了唐吉诃德、贾宝玉,那就是过度诠释。
过度诠释,又可称为“妄想狂式的诠释”。判断某种诠释是否“过度”的原则是:没有比此更加简单的解释、要与别的根据相吻合。
在诗歌鉴赏中,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贴诗歌文本(包括诗前小序、诗后注释),无论什么样的理解,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有根据的,即必须能够说出哪些诗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支撑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是从该诗歌文本出发的最简洁经济的理解。
八、缺乏分析
【例19】“静”时明月倒映水中,如明镜一般清晰,“动”者,微风吹动,杨柳在池塘两岸迎风飘动。本诗通过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更显出雨后池塘的美丽。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