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嗜()砚()硕()逾()馁()烨()戳()衾()二、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1.录毕,走送之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腰白玉之环2,假诸人而后见也三、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养不若人也。2.非天质之早,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第二课时一、预习l.阅读全文,熟读成诵。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3.就课文大意和.写作特色质疑。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三、正课1.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2.检查背诵课文第二段。3.提问: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讨论并归纳: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勒且艰。4.提问: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讨论并归纳:“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
28送东阳马生序,标签: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嗜()砚()硕()逾()
馁()烨()戳()衾()
二、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腰白玉之环2,假诸人而后见也
三、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养不若人也。
2.非天质之早,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l.阅读全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3.就课文大意和.写作特色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
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正课
1.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
2.检查背诵课文第二段。
3.提问: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讨论并归纳:
1)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勒且艰。
4.提问: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讨论并归纳:“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
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
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也是从衣食住行
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5,提问: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马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2)同乡关系,“以乡人子竭余”。
3)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总之,“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
他。
6.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
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
有成。
7.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
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8.提问: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讨论并归纳:略。
四、小结
文章的中心是劝学,开头就提出“嗜学”,接下来叙述自己如何“力
学”,然后又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马生的“善学”,脉
胳分明,前后呼应。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思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
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超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堂,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件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札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
区谷中,穷尽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
《28送东阳马生序》出自:www.88haoxue.com网
上一页 [1] [2]
Tag: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