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第二课有的人» 正文

第六册第二课有的人

[05-13 23:54:2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680

概要: 2.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教学目的 1_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体会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 教学重、难点 1_重点:(1)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诗的深刻哲理。 2.难点:第三、六、七节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臧(zang1) 俯(fu3) 践踏(jian4) 删刈(yi4) 憎恶(zeng3 wu4) 装饰(shi4) 泛(fan4) 2.解释下列词语: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鲁迅<自‘嘲>诗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2)情感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

第六册第二课有的人,标签: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教学目的

    1_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体会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

  教学重、难点

  1_重点:(1)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诗的深刻哲理。

    2.难点:第三、六、七节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臧(zang1)  俯(fu3)  践踏(jian4)  删刈(yi4)

    憎恶(zeng3 wu4)    装饰(shi4)    泛(fan4)

  2.解释下列词语: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鲁迅<自‘嘲>诗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2)情感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溶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枯腐。”

    (3)华盖: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人的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但据说和尚华盖罩顶是走好运。

    3.朗读、背诵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抗战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曾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创作的。

    2.导语

    “诗言志”,诗可抒情、可叙事,诗也能讲道理,发议论,这样的诗有人称之为哲理诗。诗中发表的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性的。是用诗的语言说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臧克家先生所写的<有的人>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学习这首诗,我们要理解诗中哲理性的深刻内涵以及铿锵有力的语句,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情的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或听诗歌朗读录音。注意朗读者的感情流露。)

    2.提问: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全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1节为第一部分。大意是: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1] [2]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册第二课有的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