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册三课回延安» 正文

第六册三课回延安

[05-13 23:54:2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680

概要: 3:回延安 贺敬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 2.难点: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褛(lou3) 白羊肚子巾(du3) 糜子(mei2) 黍类(shu3) 馍(mo2) 唢(chuan3) 曜(kuang4)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2)二十里铺:延安城东二十里的一个村。1945年作者和其他革命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送到那里。 (3)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脑畔上:课文指窑洞

第六册三课回延安,标签: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回延安

    贺敬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

    2.难点: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褛(lou3)    白羊肚子巾(du3)  糜子(mei2)

    黍类(shu3)  馍(mo2)  唢(chuan3)  曜(kuang4)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2)二十里铺:延安城东二十里的一个村。1945年作者和其他革命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送到那里。

    (3)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5)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6)留脚印: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哪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

透。

    (7)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二、导人

    1.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从此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56年3月9日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曾任<诗刊)编委,剧协书记处书记,党的十一大代表,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2.信天游: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旬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修辞上多运用比兴、夸张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3.导语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博——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停顿适当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1] [2]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册三课回延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