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用“说教”和“灌输”的方式,生硬地要求学生用成人的方式、眼光去认识和理解世界,许多学生在交往中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总喜欢向教师、家长告状,让大人裁决,自己则不会主动解决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不把解决学生之间某个具体矛盾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试着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让学生选择查找资料、小组汇报的方式,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三)立足多元性,培养多种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的兴趣爱好,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导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伙伴之间相处的乐趣,又从学校的小课堂引导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去试着与各种人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尝试着多元化评价,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
我和小伙伴-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标签:三年级思品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三)立足多元性,培养多种能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的兴趣爱好,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导到各项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伙伴之间相处的乐趣,又从学校的小课堂引导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去试着与各种人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尝试着多元化评价,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我不急于对学生的表现、态度、结果下结论,而是在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引导,让他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唯有如此,教师才会不断得到来自学生的启示,和学生共同受益,共同成长。
〖评析〗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和展示学生生活中的情感因素,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和个体发展,从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内需,让学生走入生活,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互动参与的活动中体验友谊的快乐。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能成为他们高尚的情感体验。在整个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无论是调查、查找资料还是小组讨论和汇报,都由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策略。教师还注意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本课不仅使用了学生秋游的录像、生活照片以及与人相处的名言,还鼓励他们到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资料,鼓励他们与父母交流自己同伙伴之间的困惑,使他们在学会搜集的同时,感受到友谊的快乐,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