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思想品德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必修3» 正文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必修3

[07-17 21:10:1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二政治教学设计   阅读:68632

概要: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反映民族精神的图片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载人航天、都灵冬奥会带伤比赛、)(体现了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二、正文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学生活动:这里涉及的各种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前面的种种精神都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它们根植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引]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民族之魂学生活动:阅读P-71—1/72,请归纳出教材从哪几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举例加以说明。(从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1)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举例:“和合”思想体现的对团结统一与和平的追求;“忠&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必修3,标签:高二政治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反映民族精神的图片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载人航天、都灵冬奥会带伤比赛、)

(体现了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二、正文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之魂

学生活动:这里涉及的各种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前面的种种精神都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它们根植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

[引]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民族之魂

学生活动:阅读P-71—1/72,请归纳出教材从哪几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举例加以说明。

(从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1)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举例:“和合”思想体现的对团结统一与和平的追求;“忠”对家庭和睦的意义

(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举例:“仁”“天道酬勤”鼓励人们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勤俭持家

(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www.88haoxue.com

举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人们不断追求

学生活动:从这里的知识入手,我们能否感受到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什么呢?)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因为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学生活动:阅读P3/72—1/7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那些内容,请分别举例分析。(请4位同学,每人讲解其中的一个,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课堂进行交流。)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

教材分析:

(1)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整体意识)

(2)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学生活动: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中华民族的先民为什么必须团结才能生存和发展以及团结统一精神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例。

举例:“察哈尔西迁”“土尔扈特东归”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折射出一个共同的亮点,这就是中华民族爱国兴帮、抗击侵略、热爱和平的价值认同观,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土尔扈特东归”: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部新的首领渥巴锡,和策伯克多尔济等其他头领举行了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率部3.3万余户,16.9万余人,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重返祖国的东归征程。1771年8月,历经千难万险的东归先头部队到达伊犁河流域的查林一带,与前来迎接的清军光荣会合。至此,仅剩1.6万多户6.7万多人的土尔扈特部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万里征途,胜利回归。 1771年9月,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头领13个在热河木兰围场(今河北承德)受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召见。乾隆皇帝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封策伯克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赐号布延图。清朝乾隆年间的“察哈尔西迁”:清朝征服了准噶尔汗国和南疆大小和卓统一新疆后,虽然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乌鲁木齐、伊犁和南疆等地,并在各要隘台站及交通要道驻守,但由于连年战争,大片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又面临沙俄威胁,清廷感到现有兵力不足,驻军三年轮换一次财政负担也太大。于是,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设立伊犁将军府。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向乾隆皇帝请求增加驻兵,清政府便决定由内地调遣一批八旗官兵迁入新疆,察哈尔八旗也成了迁入新疆的一部分。此前,察哈尔八旗在张家口、宣化、大同边外驻牧。1762年到1764年,清政府分两次调派2000名察哈尔蒙古官兵西迁戍边,其中1800名携眷官兵移驻博尔塔拉、哈布塔海和塞里木湖。随着历史的变迁,这批西迁戍边的察哈尔蒙古人逐渐成为本土部落,他们世代戍边屯驻博尔塔拉240多年。(展示图片为新疆博尔塔拉市民广场的察哈尔西迁壁画、察哈尔蒙古西迁戍边纪念塔以及东归油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政治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 高二政治教学设计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必修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