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 正文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

[07-17 21:24:1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68763

概要:www.88haoxue.com 材料三: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颁布命令,指出:“富强之策,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表示愿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孙中山亲自担任会长,并在铁道协会演说时强调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说:“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16万公里)铁路的计划。 材料四: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请回答: (1)你出行曾经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材料一称赞的是何种交通工具? (2)京张铁路的建成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他的总工程师詹天佑除了留给后人这条铁路,还留下了什么?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www.88haoxue.com   材料三: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颁布命令,指出:“富强之策,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表示愿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孙中山亲自担任会长,并在铁道协会演说时强调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说:“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16万公里)铁路的计划。   材料四: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请回答:   (1)你出行曾经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材料一称赞的是何种交通工具?   (2)京张铁路的建成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他的总工程师詹天佑除了留给后人这条铁路,还留下了什么?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   (4)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 ──李鸿章   材料二:“凡穷则变,变则通。将来通商各口,洋商私设电线,在所不免。但由此口至彼口,官不允许,总做不到。……然与其任洋人在内地开设铁路电线,又不若中国自行仿办,权自我操,彼亦无可置喙耳。” ──李鸿章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李鸿章对于修筑铁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而回答这种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止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800英里 6420英里 俄国 1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材料四: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至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有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2)简要分析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真实目的。   (3)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及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材料五: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与答案】   1.A  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是在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是在“九五”期末。   2.B  英国人达到中国,历经千山万水,但由于乘坐整齐轮船,竟和清朝官员从北方到达南方时间相差无几,说明中国在战争中丧失了地利条件,也说明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故①④正确。②的说法材料无法体现,交通工具在近代战争中作用居于首位的说法太绝对,③错误。   3.C 4.C 5.C 6.D 7.C 8.A


www.88haoxue.com   9.B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轮船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是交通运输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10.D  1920年中国民航拉开序幕;火车速度较慢,往返时间长;而20世纪初清政府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且发展缓慢。   11.B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19世纪70年代由外商擅自修筑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12.C   13.D  关键是明确“影响”应包括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从而注意从经济活动、思想观念、对外联系、与传统运输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思考。思维的盲点在于②,主要是因为它与近代交通的发展变化没有直接联系,解题时容易忽略这一点。   14.C  19世纪末俄国在中国获得了不少的修筑铁路的权力,出现C项中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其他几项,《民报》、飞机均出现在20世纪初,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   15.A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其结果,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意识到修路的急迫,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16.B  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出现了变化。   17.C  火车机车的发展演变,说明了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又与对外开放不断加深,学习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是分不开的。   18.A  从经营广告的宗旨,可判断①;从所公布的业务范围,可判断②;从使用广告进行招商宣传,可判断④;而当时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正值起步阶段,而且困难重重,所以,并未能有效改变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故排除③。   19.D  电话的普及,电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国家的疆域无关。   20.D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1.(1)汽船被广泛接受后,传统的沙船航运日渐衰败。(2)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活动中,自觉接受交通工具的革新。(3)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大规模兴建铁路、公路;改革机车、铁路技术;发展民航运输等。   22.(1)原因: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④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2)影响:①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④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3)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23.(1)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电车、轮船、火车、飞机等。材料一称赞的是火车。(2)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己筹款,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揭开了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的崭新的一页。詹天佑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重要的是他传承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意志和民族力量。(3)铁路建设的重要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倡导者。交通是城市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在现代运输业中,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4)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4.(1)变化:从反对修筑铁路到主张在中国修筑铁路。理由:与其让洋人修筑铁路,还不如自己控制修筑铁路权。实质: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2)目的: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通过修筑铁路攫取中国的财富、运输军队延伸侵略势力,以便全方位控制中国。(3)特征:清朝时期,列强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主权;民国时期,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比例有所增加,但铁路主权仍受到严重损害。(4)认识: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从无到有、取得重大成就,从不重视到重视;由列强控制铁路修筑主权到逐渐的由中国自主控制;近代列强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当然主观上也方便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独立,使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相关文章